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   1篇
物理学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一步脉冲雾化化学气相沉积法在250℃下制备了氧化亚铜薄膜催化剂.实验研究了前驱体中掺杂水对氧化铜薄膜表面形貌、拓扑结构、表面成分和光学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所制得的催化剂为纯相的氧化亚铜.前驱体溶液中掺杂水会导致氧化亚铜的晶粒变小,从而使得共光学能隙从2.16 eV降至2.04 eV.原子力显微镜结果表明随着水的加入,氧化亚铜的表面粗糙度降低,表面更加均匀.此外,利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得到了水和乙醇在氧化亚铜薄膜表面的吸附和反应特性,并提出了氧化亚铜的形成机理.本文开发了一种低成本且实际可行的薄膜制造方法,该方法在太阳能电池和半导体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单相CuO薄膜用于丙烯的催化燃烧.利用脉冲喷雾热蒸发化学气相沉积(PSE-CVD)制备了CuO薄膜.对沉积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所得薄膜的物相、表面形态和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400℃、4 Hz和7 ms条件下能获得最快的生长速率。所得薄膜为单相CuO结构,其光学能隙为1.8~1.86 eV。催化特性测试表明氧化铜薄膜可以在很低的温度下完全燃烧丙烯,其催化性能可与贵金属相比.因此,氧化铜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催化燃烧中具有很强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利用分子束质谱结合真空紫外同步辐射光电离技术研究了低压层流预混二甲醚/氧气/氩气火焰.通过测量火焰物种的离子信号强度随燃烧炉位置的关系曲线,计算了主要火焰物种的摩尔分数曲线.分析了燃料当量比(φ)为0.8,1.0和1.5时主要火焰物种的摩尔分数曲线,阐述了燃烧当量比对低压层流预混二甲醚/氧气/氩气火焰化学结构的影响.研究为进一步认识二甲醚燃烧提供了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合肥光源的真空紫外同步辐射,使NO分子和Ar原子混合物的超声分子束发生光电离,测量了Ar,NO和异类团簇Ar·NO的光电离效率谱. 在谱中,在与Ar原子的共振线对应的能量区域(11.5—12.0 eV)观察到一个强的类共振结构. 这个结果表明,在异类团簇Ar·NO的内部,稀有气体Ar原子的激发能转移到与它接触的分子NO上,使分子NO发生电离. 关键词: Ar·NO团簇 同步辐射 光电离 能量转移  相似文献   
5.
利用可调谐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电离和分子束质谱技术探测和鉴别了低压预混层流吡啶/氧气/氩气火焰中的三重态氮宾.通过测量光电离效率谱和理论计算确定了氮宾的电离能.结果表明氮宾的基态为三重态,其第一和第二绝热电离能分别为8.04和9.15§0.05 eV.另外,根据已探测到的物种提出了氮宾的形成和消耗通道.氮宾是燃烧化学中探测到的第一个含氮双自由基,因此,在吡啶火焰的动力学模型中应该将它考虑进去.  相似文献   
6.
用同步辐射单光子电离和分子束取样技术结合飞行时间质谱仪,在低压预混层流火焰中测量异辛烷/正庚烷混合燃料(体积比9:1)在当量比为1.0时燃烧的主要中间产物.检测出24种主要中间产物,计算各种物质的摩尔分数,对其空间浓度分布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不同温度下的物质生成历程.添加金属矿物质可以明显改变热解过程中燃料氮向N2的转化特性.  相似文献   
7.
8.
利用可调谐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电离和分子束质谱技术研究了当量为1的低压、预混乙烯/氧气/氩气火焰.利用光电离效率谱和光电离质谱,探测了火焰中燃烧中间物,并鉴别了C3H4、C2H4O和C4H4等中间物的同分异构体.在近电离阈值光予能量下,通过扫描燃烧炉的位置测量了火焰中物质的摩尔分数曲线,并利用Pt/Pt-13%Rh热电偶测得了火焰的温度曲线.与以前的工作相比,观察到很多新的燃烧中间物,如C3H2、C3H3、C3H5、C2H6O、C4H2、C4H4、C4H6、C3H4O、C3H6O、C3H8O、C5H6、C4H8O和C7H8等.同时,在火焰中检测到了包括CH3、C2H3、C2H5、HCO、C3H3以及C3H5在内的一系列自由基.在实验工作的基础上,发展了一个包含40种火焰物质和223个基元反应的简化动力学模型来对火焰进行模拟.对主要物质和大部分中间产物的拟合结果与实验值相当吻合.  相似文献   
9.
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学科对学科代码下的研究方向和关键词进行了梳理和修订,调整了学科资助布局,合并了相近的研究方向,删除了不恰当的研究方向,增加了反映新趋势的研究方向,精炼了各研究方向下的关键词,使研究方向和关键词更加全面合理。通过本次修订进一步厘清了学科的内涵和外延,有利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和管理。  相似文献   
10.
The present work establishes a systematic approach 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in-situ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crystal structure, thermal stability, redox behavior (temperature-programmed reduction/temperatureprogrammed re-oxidation) as well as the catalytic properties of Co3O4 thin films. The syntheses of Co3O4 were achieved by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400-500℃. The structure analysis of the as-prepared material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two prominent IR bands peaking at 544 cm-1 (υ1) and 650 cm-1 (υ2) respectively, which originate from the stretching vibrations of the Co-O bond, characteristic of the Co3O4 spinel. The lattice stability limit of Co3O4 was estimated to be above 650℃. The redox properties of the spinel structure were determined by integrating the area under the emission bands υ1 and υ2 as a function of the temperature. Moreover, Co3O4 has been successfully tested as a catalyst towards complete oxidation of dimethyl ether below 340 ℃. The exhaust gas analysis during the catalytic process by in situ absorption FTIR revealed that only CO2 and H2O were detected as the final products in the catalytic reaction. The redox behavior suggests that the oxidation of dimethyl ether over Co3O4 follows a Mars-van Krevelen type mechanism. Th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in situ FTIR provides a novel diagnostic tool in characterization and performance test of catalys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