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物理学   6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夏峥嵘  李荣青 《光子学报》2015,44(1):116003-0116003
为了获得纳米晶之间以及单个纳米晶内部本体态至缺陷态两种能量转移在不同温度下对发光强度的影响,测量了碲化镉纳米晶层发光光谱随温度(78~300 K)的变化情况.碲化镉纳米晶层发光光谱显示:碲化镉纳米晶层在低温下有明显的本体(约520 nm)和缺陷(约605 nm)发光,且发光强度随温度的改变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在温度变化的第一阶段(78~140 K),大尺寸碲化镉纳米晶发光效率高、表面缺陷少,小尺寸纳米晶至大尺寸纳米晶间的能量转移使得纳米晶本体发光强度逐渐升高、缺陷发光强度迅速降低.在温度变化的第二阶段(140~300 K),随着温度的升高,无辐射跃迁几率的增大使得碲化镉纳米晶缺陷态和本体态发光强度均逐渐降低.因此,能量转移仅在温度变化的第一阶段对发光强度的影响起主要作用,在第二阶段起次要作用.为了进一步验证能量转移对发光强度的影响,将碲化镉纳米晶用聚乙二醇包裹以减少纳米晶间的能量转移;将纳米晶层的干燥过程放在近真空环境下进行以减少单个纳米晶内部本体至缺陷态的能量转移.光谱结果显示在温度变化的第一阶段,这两种方式下得到的纳米晶层发光强度均逐渐降低,能量转移对发光强度的影响不再起主要作用.证实了能量转移对发光强度的影响规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法研究血细胞衰变规律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用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全血溶液在不同衰变时间的荧光光谱变化规律.经小白鼠眼眶取血后配成不同浓度的全血溶液,每隔三小时检测一次其荧光光谱,得到了全血溶液在整个衰变过程中不同时间段的荧光光谱.研究结果表明:存放在室温空气中的血液会随存放时间的延长,其628nm处的荧光峰产生红移,同时荧光峰强度也随之减弱.提出血液荧光光谱峰值红移是由于血细胞在老化过程中红细胞膜不同程度受损引起的.红细胞受损导致溶血,其中的血红蛋白大分子之间将发生共振能量转移,引起自吸收,从而使荧光光谱强度降低.其研究结果将会对研究血液细胞的衰变机理,理解机体细胞的衰变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低浓度乙醚水溶液在紫外光激励下的荧光光谱,以及其荧光特性随激发光波长和乙醚溶液浓度改变的变化规律,并对其产生机理和谱线特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显示,乙醚溶液在306 nm附近出现明显的荧光峰,其最佳激励波长为245 nm,且在292 nm处还有次峰出现.激发光波长改变时,相应的荧光峰值位置基本不变,且荧光峰的强度随激发光波长的变化呈高斯分布.荧光次峰和主峰的强度产生竞争.随浓度增加,306 nm处的荧光强度线性增强,当增至7%后,发生浓度猝灭,强度线性减弱.研究结果将为检测有毒、麻醉物质--乙醚的浓度及纯度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夏峥嵘  李荣青  童悦 《大学物理》2012,(12):42-44,53
采用旋转矢量法分析了驻波波函数的构建过程,结合几何图形解释了驻波的振幅和相位变化等特征的形成原因,同时分析了驻波运动特性,定性讨论了驻波的能量分布和变化特点.这种分析方法有助于加深学习者对驻波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夏峥嵘  李荣青 《光子学报》2012,41(2):166-169
利用新合成的复合纳米结构银/二氧化钛核壳纳米颗粒,研究了金属银纳米颗粒对碲化镉纳米晶层荧光的增强情况.结果表明,这种新型复合金属纳米结构能极大地增强发光纳米晶层的荧光强度.银/二氧化钛核壳纳米颗粒是以水合肼、硝酸银和四异丙氧基钛为原材料,利用胶体化学法在水溶液中合成.透射电子显微镜图片表明这种新合成的银/二氧化钛纳米材料基本上呈球形,有较为明显的核壳结构,中间黑色的核是银纳米颗粒,外层颜色较浅部分是二氧化钛壳层.另外,包裹二氧化钛壳层后,银纳米颗粒的表面等离子吸收带从409 nm红移至430 nm,也证实了这种新型核壳纳米材料的形成.将此合成方法得到的银/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和碲化镉纳米晶用旋转涂覆方法进行直接组合后,得到了银纳米颗粒对碲化镉纳米晶荧光的明显增强,并对其增强的物理过程进行了讨论.这种能够增强荧光团发光的新型复合银纳米结构将在发光器件、荧光成像、生物探测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利用高温固相法在1 200℃制备了一系列红色荧光粉(Y1-x)6TeO12:x Eu3+(x=0.1~0.5)材料。对样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形貌特征、激发和发射光谱、浓度猝灭、热稳定性、荧光衰减曲线以及发光二极管封装与光色电性能等方面的分析与探究。结果表明:该红色荧光粉样品能被近紫外光(393 nm处)和蓝光(464 nm处)有效激发,在632 nm处表现出较强的红光发射。根据荧光强度与掺杂浓度的变化趋势,确定出最佳Eu3+掺杂量为x=0.3,更多的掺杂量引起浓度猝灭。进一步分析激活剂Eu3+间能量传递类型,得出电偶极-电偶极作用导致了浓度猝灭。(Y0.7)6TeO12:0.3Eu3+在150℃时积分发光强度是室温的76.5%,热激活能为0.196 9 eV。该样品的荧光寿命为813μs,色坐标值为(0.637 6,0.343 1),并基于板上芯片工艺进行了发光二极管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