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化学   11篇
物理学   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硅溶胶的成膜性、纳米二氧化钛-氧化锌大的比表面积及导电胶的粘结性,制备了纳米二氧化钛-氧化锌/硅溶胶/导电胶复合材料,基于此复合材料将联吡啶钌固定到金电极表面,制备了磷酸可待因电化学发光(ECL)传感器.在优化的实验条件(800 V负高压、扫描速度100 mV/s,磷酸盐缓冲体系(pH 6.5))下,可待因浓度在1.0×10-7~1.0×10-4 mol/L范围内与电化学发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73),检出限为2.56×10-8 mol/L (S/N=3).传感器表现出良好的重现性与稳定性,连续平行测定1.28×10-5 mol/L可待因溶液10次,发光强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7%;室温下保存10天后,发光强度为初始值的92%以上.测定可待因药物实际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在99.3% ~ 102.5%之间.  相似文献   
2.
制备了Ionic liquid/Silica sol/Nafion-联吡啶钌复合物膜修饰金电极。采用循环伏安(CV)和电致化学发光(ECL)法,考察了联吡啶钌和左氧氟沙星在此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及其发光行为。结果表明,此修饰电极表现出很好的电化学活性和电化学发光响应。基于左氧氟沙星对固定化联吡啶钌在0.1 mol/L磷酸盐缓冲液中的弱电化学发光信号有较强的增敏作用,建立了电化学发光检测盐酸左氧氟沙星的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左氧氟沙星浓度在1.0×10-7~1.0×10-4mol/L范围内与相对发光强度呈线性关系(r2=0.998 4),检出限(S/N=3)为1.59×10-9mol/L。连续平行测定2.2×10-5mol/L的左氧氟沙星溶液10次,发光强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6%。对样品进行回收率试验,回收率在95.6%~103.5%之间,RSD(n=5)为3.0%。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样品处理简单快速,用于盐酸左氧氟沙星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用二烯酮结构代替不稳定的二烯二酮结构合成了3个结构稳定的单羰基姜黄素衍生物1,5-双(4-羟基)-1,4-戊二烯-3-酮(1a)、2,5-双(4-羟基-苯亚甲基)环戊酮(1b)和2,6-双(4-羟基-苯亚甲基)环己酮(1c).运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化合物与酪氨酸酶间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酪氨酸酶可致使合成化合物的荧光...  相似文献   
4.
用工作波长632.8 nm、功率为2.5 mW的He-Ne激光器辐照铁棍山药,30 min后,其芦头芽萌发受抑,山药茎含水量、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从70.203 9%下降到66.615 4 4%、从72.213 25 mg·g-1下降到25.878 88 mg·g-1、从508.539 4 μg·g-1下降到258.423 1 μg·g-1,丙二醛(MDA)和超氧阴离子含量分别从0.62 mmol·g-1变为8.033 122 mmol·g-1、从32.997 13 μg·g-1变为35.536 42 μg·g-1,贮藏前期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从494.864 U·g-1变为1 105.85 U·g-1,贮藏后期的SOD活性从1 105.85 U·g-1变为959.167 U·g-1.  相似文献   
5.
采用人体试验结合仪器测量的方法评价了西藏红缨合耳菊中药美白霜的美白效果。应用Lab色度系统评价美白霜使用前后皮肤颜色的变化。西藏红缨合耳菊中药美白霜使用4周后与使用前相比,ΔL值、Δb值均有增大,且差异显著(ΔL=1.79±1.33,P<0.01;Δb=0.60±0.82,P<0.05)。实验结果表明,西藏红缨合耳菊中药提取物的美白效果优于熊果苷(ΔL=0.86±1.11,P<0.05),有使皮肤变白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伊铜川  张瑞瑞 《应用声学》2014,22(10):3168-31703180
设计了无线水质参数监预警控终端,实现对水温、溶氧量、pH值等参数的实时在线监测,对水质参数的在线采集、本地存储、显示、远程传输和预警报警功能;采用ATmega128A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器,电化学型传感器为采样模块,GPRS网络进行远程通信; 通过休眠、部分模块断电等方式降低能耗,基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设计了水质参数预警机制,预警估计值与实际值偏差在1个单位以内;实验测试结果表明监测精度在满量程的3%以内。  相似文献   
7.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传感器网络动态采样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阚杰  张瑞瑞  陈立平  徐刚 《应用声学》2015,23(7):2485-2487, 2491
能耗控制对于农业环境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误差反向传播的多层前馈神经网络预测和阈值分析建立了一种土壤温度传感器网络动态采样模型,实现了基于土壤温度周期变化特征的采样频率实时调整方法,达到减少网络冗余数据,降低网络功耗的目的。以环境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为BP神经网络实测输入,土壤温度为预测输出,通过判断输出是否进入阈值区间动态调整采样周期。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具有周期性特点的土壤温度,BP网络模型对其预测值和实测值之间的均方根误差RMSE及绝对误差AE分别为0.83℃和0.54℃。相比于连续采样,阈值分析动态采样次数减少30%。  相似文献   
8.
以邻苯二胺为功能单体,尼泊金乙酯为模板分子,通过电化学聚合在玻碳电极表面制备了尼泊金乙酯分子印迹膜,采用循环伏安法及方波伏安法,以K3[Fe(CN)6]为电活性探针,建立了间接测定尼泊金乙酯的分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分子印迹膜电化学传感器对尼泊金乙酯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测定尼泊金乙脂的线性范围为2.5×10-6~1.0×10-5 mol/L,检出限为8.61×10-8 mol/L。  相似文献   
9.
运用大体积进样-逆电渗流堆积-毛细管区带电泳分离测定了厚朴酚、绿原酸和咖啡酸。采用未涂层熔融石英毛细管(50 cm×50μm i.d.,有效柱长36 cm)分离;紫外检测波长为220 nm,运行缓冲液为40mmol/L四硼酸钠-20 mmol/L磷酸氢二钠(pH 9.0),分离电压16 kV,电动进样电压-12 kV,进样时间356s时达到最佳的分离效果。在优化条件下,上述3种化合物均在20 min内出峰,峰面积的RSD均小于4%。检出限分别为184.2、36.07、77.99 ng/L。将该法用于清肝利胆口服液中厚朴酚、绿原酸和咖啡酸的分离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以生物碱白叶藤碱为出发点,依据生物电子等排体原则,设计了5-N-甲基苯并呋喃[3,2-b]喹啉母体,并参考安吖啶结构特征,合成了一系列5-N-甲基苯并呋喃喹啉的11-位苯胺衍生物,通过波谱手段确认其结构。运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测定了衍生物与DNA的结合常数K和对接分数。紫外光谱实验中,衍生物与小牛胸腺DNA结合后吸收峰出现减色效应和红移现象;离子强度实验排除了表面结合模式的可能性;结合EB置换实验和分子模拟的结果,可初步推断作用模式为嵌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