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5篇
晶体学   4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采用复分解法制得纺锤形CaCO_3,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通过溶胶-凝胶法对其进行SiO_2包覆改性,制备出CaCO_3/SiO_2复合粒子。通过改变反应温度、氨水用量和TEOS用量,探究了包覆改性的最佳工艺条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样品的形貌、结构、物相、化学组成和包覆性质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当温度为45℃,氨水用量为10 m L,TEOS用量为3 m L时,制备的复合粒子耐酸性最好。SiO_2包覆不会改变CaCO_3形貌与结构。在包覆界面处,SiO_2通过形成Ca-O-Si化学键包覆于CaCO_3表面。  相似文献   
2.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Li2ZnSiO4∶Sm3+红色荧光粉,并对其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得样品为正方晶系,呈柱状颗粒。用566 nm、604 nm和651 nm作为监控波长,激发峰位置和形状并未发生改变,但峰的强度有所差别。激发主峰位于408 nm(6H5/2→4L13/2)处。在408 nm激发下,样品的发射光谱由四个荧光发射峰构成,分别位于566 nm、604 nm、651 nm和710 nm,对应于Sm3+特征跃迁4G5/2→6HJ(J=5/2,7/2,9/2,11/2),发射主峰为604nm,是一种适用于白光LED的红色荧光粉,当Sm3+的掺杂浓度为2.5%,发光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3.
 磁性聚苯乙烯(PS)材料有利于实现惯性约束聚变靶丸在辐射场中的无接触支撑。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了粒度为75~200 nm的Ni球形粒子,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了纳米Ni/PS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傅氏转换红外线光谱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热重差示扫描量热仪分别研究了所得纳米Ni的特性、复合材料的结构及掺杂量对纳米Ni/PS复合材料的热力学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纳米Ni的掺杂能提高玻璃转变温度;纳米Ni的掺杂可以增大PS热分解焓变,在掺杂质量分数为1%~2%之间焓变达到最大;纳米Ni的掺杂降低了纳米Ni/PS复合材料热分解的比热容。  相似文献   
4.
 采用油包水(W/O)的微乳液体系制备了粒度为20~100 nm的α Fe。对纳米Fe进行表面有机改性后分散到苯乙烯(St)单体中,得到分散均匀的Fe/St分散体系,用本体聚合的方法制备了纳米Fe/PS复合材料。利用XRD,TEM,FTIR,SEM及TG DSC分别研究了所得纳米Fe的性能、复合材料的结构、纳米Fe在PS中的分散情况以及掺杂量对纳米Fe/PS复合材料的热力学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加纳米α-Fe的掺杂量能提高PS的降解率,降低降解温度,增大热分解的焓变。  相似文献   
5.
采用基于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的计算方法,以地聚合物胶凝材料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产生的[Al(OH)4]-和[SiO(OH)3]-两种离子团为基本基团,通过Materials Studio软件中的DMol3模块计算模拟了地聚合物胶凝材料的缩聚反应。研究并预测了多个[Al(OH)4]-和[SiO(OH)3]-缩聚反应形成多聚体的可能途径,并对所建立的结构模型进行几何优化和能量计算,从而阐释了地聚合物胶凝材料的缩聚反应机理,进一步验证了地聚合物胶凝材料的缩聚反应产物结构以三维空间网状结构为主。  相似文献   
6.
对于平面区域D上的亚纯函数族F,F中的每个函数的极点重数至少为k,零点重数至少为s.设a,b为两个有限复数a≠0.若对于F中的每对函数f(z),g(z)∈F,f~((k))-af~3和g~((k))-ag~3分担b,则F在区域D内正规,其中k是正整数,k≥2.当k=2,有s=3;当k≥3时,有s=k.  相似文献   
7.
SrCeO3:Sm3+红色发光粉的制备及发光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SrCeO3∶Sm3+红色荧光粉,用XRD、SEM、FL分析表征了样品的结构、形貌及发光性能。研究了助熔剂H3BO3对其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为具有正交晶系结构的SrCeO3晶型,呈椭球型结构。荧光光谱测试结果表明:Sm3+掺杂的SrCeO3在紫外波段有两个吸收带,一是峰值位于320 nm左右的宽吸收带,归属于Ce4+→O2-的电荷迁移带,另一个为峰值位于408 nm的锐线吸收带,对应于Sm3+的6H5/2→4L13/2跃迁吸收;在波长408 nm的激发下,样品发红光,发射主峰位于601 nm,对应于Sm3+的4G5/2→6H7/2跃迁。样品的发光强度随着Sm3+和助熔剂H3BO3加入量的增加先增强,后减弱。当Sm3+的掺杂量为3mol%,H3BO3加入量为0.5 mol%时,发光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经冲击波处理的羟基磷灰石粉末团聚体的活性及其烧结性能。X射线衍射(XRD)及扫描电镜(SEM)分析表明,冲击波对羟基磷灰石团聚体粉末具有明显的均化与细化作用,并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晶格畸变,可促进羟基磷灰石陶瓷的烧结。粉体中储存的缺陷能在烧结过程中释放,使受冲击试样比未受冲击试样达到最大线收缩率时的温度降低70 ℃,羟基磷灰石陶瓷的强度和密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根据靶丸悬浮原理,推导出ICF用磁性靶丸在悬浮磁场中受力的函数关系式,从而得到了靶丸悬浮的理论模型。通过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得出当靶丸中磁性材料掺入质量百分比由1%增加到6%时,靶丸的磁场强度由0.09 mT增加到0.44 mT,而对应的外界悬浮磁场由0.93 mT减小到0.23 mT。  相似文献   
10.
用冲击波合成法制备羟基磷灰石粉体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羟基磷灰石(HA)已广泛用作人体硬组织的修复和替换材料,采用冲击波处理CaCO3与CaHPO4·2H2O的混合物合成了HA粉末,并用XRD、SEM和FTIR对制得的粉末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高温焙烧法相比,冲击波法合成的HA粉末不仅有类似的晶相结构及成分,而且含有少量CO32-离子,为类人骨的羟基磷灰石;其粒度更细、分布更均匀、内部存在大量的晶格畸变,有更高的活性。冲击波处理是合成HA粉末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