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荧光法研究司帕沙星与白蛋白的作用 总被引:33,自引:6,他引:27
本文用荧光光谱法、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水溶液中喹诺酮类药物司帕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 (BSA)、鸡蛋白 (CEA)的相互作用 ,求得它们间的结合常数为K鸡 =8 2 9× 10 6,K牛 =4 41× 10 7;结合位点数分别为n鸡=0 5 88,n牛 =0 793,并根据F 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 ,测定了司帕沙星与两种血清白蛋白相互结合时其给体 受体间距离 (R鸡 =1 99nm ,R牛 =2 0 9nm)和能量转移效率 (E鸡 =0 76 6 ,E牛 =0 714)。实验表明 ,随着温度升高 ,BSA及CEA的猝灭曲线斜率降低 ,证实了司帕沙星与BSA和CEA的相互结合作用为单一的静态猝灭过程 ,其作用机制属能量转移机制。通过两种血清白蛋白与抗菌药物司帕沙星结合反应 ,探讨了药物司帕沙星在生物体内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的生物学效应及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
3.
氢氧化铝共沉淀浮选石墨炉原子吸收测水中铬(Ⅲ)与铬(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98,18(3):354-358
本文了研究了氢氧化铝共沉淀浮选,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天然地表水和饮用水中痕量Cr(Ⅲ)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5.
6.
壳聚糖与五种过渡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差热分析法、红外光谱法研究了壳聚糖和5种过渡元素金属离子盐(Fe3 、Co2 、Ni2 、Cu2 、Zn2 )形成不同壳聚糖金属配合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由于壳聚糖分子中含有大量的-NH2、-OH基,与金属离子发生配位作用后,吸热和放热峰均发生了较大的位移,在3400cm-1羟基和氨基、1654.11cm-1处酰胺IR吸收峰均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而位于1379cm-1 C-H弯曲和-CH3对称变形振动吸收峰保持不变,表明壳聚糖与金属离子发生配位后稳定空间构象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7.
8.
9.
三种金属酞菁配合物的非线性光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YAG皮秒激光器 ,利用“Z scan”方法测量了三种金属钛菁配合物苯硫基钛菁锌 (C56H3 2 N8S4Zn) ,苯硫基铝钛菁 (C56H3 2 AlClN8S4) ,烷氧基铝钛菁 (C56H3 2 AlClN8O4)二甲基甲酰胺 (DMF)溶液的非线性折射率 ,并计算了三阶非线性光学极化率Χ(3 ) 。比较发现 ,不同中心离子 ,不同取代基的金属钛菁配合物的三阶非线性系数不同。文章对引起三阶非线性光学效应的机制做了初步的探讨和分析 ,并简单分析了光动力治疗过程中能量传递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0.
荧光偏振法研究脉冲电场对酿酒酵母细胞膜流动性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DPH(1,6-二苯基-1,3,5-己三烯)为荧光探剂,采用荧光偏振法探讨了脉冲电场(0~25kV.cm-1,0~266ms)对酿酒酵母细胞膜流动性影响。经5kV.cm-1电场处理后,酿酒酵母细胞膜的流动性显著减小,并且随电场强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减小;通过平板计数法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分别检测了脉冲电场对酿酒酵母细胞存活对数及膜通透性影响。结果显示,5kV.cm-1虽然只能使少量的酵母致死,却能使酵母细胞膜的通透性显著增加,膜流动性显著降低。并且细胞的存活率随电场强度增大而减小,细胞膜的通透性随电场强度增大而增大。这表明细胞膜的流动性降低与细胞膜的通透性升高成正相关,与细胞的存活率成负相关。由此推测脉冲电场在对酿酒酵母灭菌过程中,细胞膜是其作用的一个关键位点,膜流动性减小,细胞膜通透性增强,是细胞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