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用于活体人眼视网膜观察的自适应光学成像系统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利用自适应光学技术,研制了两套活体人眼视网膜高分辨力成像系统,在实时校正人眼波前误差的基础上,实现活体人眼视网膜细胞尺度的高分辨力成像。这两套系统分别采用19和37单元小型压电变形反射镜作为波前校正元件,哈特曼-夏克(Hartmann-Shack)波前传感器测量波前误差,用眼底反射的半导体激光作为波前探测的信标。在用计算机控制自适应光学系统实现人眼波前误差校正后,触发闪光灯照明视网膜,用CCD相机记录视网膜的高分辨力图像。校正后的残余波前误差的均方根值已分别小于1/6和1/10波长,相当于视网膜上成像分辨力分别为3.4μm和2.6μm,接近衍射极限。试验表明37单元系统的成像质量更好。 相似文献
2.
自适应光学控制系统的有效带宽分析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分析了自适应光学控制系统中闭环带宽和对湍流校正的有效带宽的关系,比较了采用比例积分控制和纯滞后补偿控制的自适应光学控制系统的带宽。分析结果认为自适应光学控制系统应当具有较高的有效带宽。较低的闭环带宽,系统中的时间延迟是限制自适应光学控制系统有效带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4.
哈特曼夏克传感器的泽尼克模式波前复原误差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利用哈特曼-夏克传感器测量圆孔径内波像差时,通常使用泽尼模式复原算法。推导了一般情况下哈特曼-夏克传感器泽尼克模式波前复原误差的计算公式。用哈特曼-夏克传感器测量一个像差板的随机静态像差,通过与ZYGO干涉仪的测量结果比较,得到不同泽尼克模式复原阶数下的波前复原误差的实验结果,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5.
自适应光学系统随机并行梯度下降控制算法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随机并行梯度下降算法是一种极具应用潜力的自适应光学系统控制算法,具有不依赖波前传感器直接对系统性能指标进行优化的特点。基于32单元变形镜、CCD成像器件等建立自适应光学系统随机并行梯度下降控制算法实验平台。考察算法增益系数和扰动幅度对校正效果和收敛速度的影响,验证随机并行梯度下降算法的基本原理。实验结果表明参量选取合适的情况下,随机并行梯度下降控制算法对静态或慢变化的畸变波前具有较好的校正能力。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了影响随机并行梯度下降算法校正速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7.
8.
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控制残余方差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分析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控制残余方差与控制带宽的关系.对于存在时间延迟的自适应光学系统,推导了计算大气湍流控制残余方差的近似方式,并给出了有探测噪声情况下确定系统最优控制带宽的公式.以61单元自适应光学系统为例,讨论了实验自适应光学系统中控制带宽的优化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9.
基于畸变相位波前分形特征产生矩形湍流相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包含时间进程的光波大气传输及其自适应光学相位校正的数值模拟研究中,如长曝光成像和自适应光学系统的动态控制过程,矩形湍流相屏的产生和应用尤为重要.而现在通常使用的功率谱反演法产生的是正方形的湍流相屏,只采用其中的矩形部分显然造成计算机资源的浪费;并且谱反演法产生的湍流相屏需要进行低频补偿,从而明显地增加计算量.基于大气湍流所造成的畸变相位波前的分形特征,提出了一种产生矩形湍流相屏的新方法,并与解析理论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这种矩形相屏产生方法的正确性.与已有的方法相比,此算法具有两个明显的优点:算法简单、计算效率高,节省计算机资源;与大气湍流介质统计特性无论在高频部分还是在低频部分均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