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布里渊散射光纤传感器的交叉敏感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于布里渊散射的全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的布里渊频移同时受应变和温度的影响,无法由单一的布里渊频移解析应变或温度的信息,这种交叉敏感问题制约了传感器的实用化。介绍了目前解决交叉敏感问题的主要方法及工作原理。研究了大有效面积非零色散位移光纤(LEAF)的布里渊散射谱与应变和温度的关系,实验发现布里渊谱具有三个布里渊峰,三个峰的布里渊频移与应变和温度成线性关系,第一个峰和第三个峰的布里渊峰峰值功率的差值与温度无关,但与应变成线性关系。最后基于实验结果提出了一种解决交叉敏感问题的方案,获得了大约130με的应变测量精度和8℃的温度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3.
4.
大尺度三维几何尺寸立体视觉测量系统实现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基于立体视觉的大尺度三维几何尺寸测量技术是对外形不规则的大型物体进行几何量测量的有效方法。与传统的视觉测量技术不同,大尺度视觉测量的精度随测量距离的增加而迅速下降,同时大尺度空间下照明条件难以控制,也使得测量变得不稳定。因此如何在大测量尺度的前提下提高测量精度成为这一领域的研究难点。从立体视觉测量系统的原理出发,分析了影响系统精度的各种因素,将相位一致性变换与极线约束条件引入结构光光条中心提取之中,显著提高了图像分析的精度。研制了测量系统的样机并给出了实验结果,现场测试表明该系统可以有效地保证大尺度条件下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5.
6.
光电变色器件用纳米晶氧化钛薄膜的微结构与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纳米晶TiO2薄膜在光电变色器件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它的微结构直接影响染料的吸附、光的散射以及电荷输运的特性。因此,探索TiO2薄膜的微结构(如粒径、表面形貌和厚度等)及光电性能是非常有意义的。采用电子束蒸发工艺制备了光电变色器件用纳晶TiO2薄膜,利用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衍射、俄歇电子能谱等手段对纳米晶TiO2薄膜的表面形貌、结晶状态及组分进行了分析。从理论上研究和讨论了纳米晶TiO2薄膜晶粒尺寸对光电性能的影响,并用量子限制效应解释了吸收光谱峰值波长随粒径减小而发生蓝移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用作电致变色器件的LiNbO_3离子导体薄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射频溅射方法制备用作电致变色器件的LiNbO3薄膜,利用频率外推法和Wangner极化法对所沉积的LiNbO3离子导体薄膜的离子电导率进行了测试和计算,给出了薄膜的光谱特性,分析和讨论了薄膜制备工艺对薄膜结构和离子电导率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结构光光条中心点信度评价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构光三维测量中,光条中心点的提取是极其重要的步骤。现有方法对结构光条中心点提取都仅仅是标志中心点的位置,而中心点位置的可信与否,并未提及。对于一些特殊场合应用,例如室外复杂情况的测量,需要确定测量结果的可信程度。如何评价光条提取的中心点的可信程度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对光条模型进行实际分析,给出了更为合理的高斯模型为光条模型。在此基础上以光条截面归一化高斯模型能量和为信度评价依据,提出了结构光条中心点信度评价方案,同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此评价结果可以有效地评价区分各种情况的光条中心点的可信程度,更加符合实际评价需求。 相似文献
9.
基于边缘检测的最小不连续相位展开算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克服Fylnn最小不连续相位展开算法效率较低的缺陷,以快速高效地展开包裹相位图,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缘检测的最小不连续相位展开新算法.先对孤立噪声点预处理并将其排除在增长环搜寻扫描区域外,然后利用边缘检测技术检测出相位不连续区域,并把其作为扫描区域.由于利用边缘检测使增长环搜寻所需的扫描范围在很大程度上缩小,最小不连续相位展开算法的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详细描述了新算法的原理和实现步骤,并用计算机模拟和实际的包裹相位图来验证其有效性.相位展开结果表明,新算法能正确展开这些包裹相位图,且较最小不连续算法有更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