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人工神经网络及其在光谱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介绍了人工神经网络的原理及研究进展,对典型神经网络系统作了详细的介绍,对人工神经网络在光谱分析中的应用做了较全面的评述。人工神经网络已成为光谱分析中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荧光光谱法研究抗癌药物与DNA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荧光探针技术可以用来测定药物-核酸相互作用的强度。通过药物与核酸相互作用,使DNA与探针键合的程度减小,反映在探针荧光光谱的改变,从而可以了解药物和核酸的作用机理。相互作用常数D为DNA 探针中加入药物后探针的荧光强度相对于DNA 探针荧光强度减去纯探针荧光强度的下降百分数。文章利用盐酸小檗碱(Berberine)作为探针,测定几种抗癌药物加入DNA与荧光探针(盐酸小檗碱)混合溶液的荧光谱,探讨它们与DNA的相互作用。并根据相同浓度的不同药物与核酸相互作用的常数D确定作用强弱。 相似文献
3.
5.
6.
"两弹一星"元勋, 建功立业楷模--热烈祝贺两院院士王大珩先生90华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大珩先生1915年2月26日生于日本,江苏苏州人。他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8年留学英国,获伦敦大学硕上学位。后在雪菲尔大学和公司从事玻璃研究。 相似文献
7.
上转换发光的有效增强机制--上转换敏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频率上转换研究在近十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它有着非常好的应用前景。也仍然面临着进一步提高上转换效率的任务。由于Yb^3 能级结构的特殊性,它的引入既可以通过能量转换传递使共掺稀土离子上转换发光有较大增强,又可能不引起较明显的荧光猝灭。因而研究Yb^3 作为敏化中心的上转换敏化是有重要意义的,而把提高上转换效率与提高材料的物化性能结合起来更是上转换研究的应用的当务之急。本文综述了上转换敏化的提出和发展,介绍了在该领域取得的成果,特别是间接上转换敏化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966nm半导体激光激发下ErYb:ZBLAN玻璃的上转换特征饱和现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研究了单掺Er和ErYb共掺的ZBLAN玻璃的上转换发光现象,发现了一种新颖的“Er(0.3)Yb(0.5):ZBLAN样品上转换发光强度随激光功率变化的双对数曲线的斜率相对于Er(0.3):ZBLAN样品有明显的降低、但都保持着很好的直线”的这种“特征、饱和现象,它的上转换机制是一种新颖的“扩散-传递”机制:即Yb^3 -Yb^3 间能量扩散和随后的Yb^3 -Er^3 间能量传递。其“特征”饱和现象就是由“Yb^3 -Yb^3 ”间能量扩散导致的。 相似文献
9.
有机薄膜材料的电致发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有机薄膜材料的电致发光具有低压直流驱动、高亮度、高效率、多色、可制成大面积等优点 ,近几年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兴趣。本文主要介绍了它的发展历程、器件的结构与材料、发光的基本原理等 相似文献
10.
维生素B6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血清白蛋(HSA)在2 96nm的光激发下能发射35 0nm的荧光(即λex=2 96 ,λem =35 0nm)。当HSA中加入适量的维生素B6 (B6 )后,HSA的荧光被部分猝灭,从τ0 (不加B6 时HSA的荧光寿命———分子激发态的寿命)与τi (加入B6 后的寿命)相等(近似)得知这种猝灭是静态猝灭。根据理论,可求出HSA与B6 间的结合常数K =2 6 7×10 4 L·mol- 1 。又从实验上可观察到HSA (它的激发态)可向B6 转移能量,由此可求出HSA和B6 间的临界距离R0 =1 872nm。测定了HSA和(HSA B6 )的园二色(CD)谱,发现所测得的CD谱都很相似(基本上是一样的)。从测得的[θ]值可以算出各个样品所含的四种结构(α螺旋、β折叠片、β卷角,无规卷曲)的百分含量也大体相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