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谐衍射/折射双波段系统设计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将谐衍射透镜成功地引入红外凝视阵列探测器双波段系统的设计中,使系统在3.7~4.3μm的中波红外和8.7~11.5μm的长波红外波段同时较好的完成了像差校正。光学传递函数在两个波段范围内,在18lp/mm时的归一化值均大于0.5,接近衍射极限。该系统具有100%冷光栏效率。设计结果表明,谐衍射透镜的光谱特性介于折射透镜与衍射透镜之间,色散大小可以控制,降低了对工艺水平的要求,使红外双波段系统结构紧凑,透镜组片数少、分辨率高。为红外光学设计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器件。 相似文献
3.
4.
5.
采用局域密度近似下的密度泛函理论和原子轨道的线性组合方法,通过离散变分法自洽求解Kohn-Sham方程,详细地研究了FenB(n≤6)团簇的结构和磁性,所得主要结论如下:第一,B原子更倾向于在团簇的表面而不是在团簇的内部,通常计算非晶态的四面体结构和三棱柱结构,对于孤立团簇而言是不稳定的,这说明环境对团簇的结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第二,当Fen+1团簇中的一个Fe原子被B原子取代形成Fen团簇时,其结合能增大而Fe原子的磁矩减小;第三,Fe< 相似文献
6.
用EAM方法(embeded-atommethod)研究H_2在Ni,Pd与Cu的(100),(110)与(111)面上的解离吸附.首先通过拟合单个H原子在Ni,Pd与Cu不同表面上的吸附能和吸附键长,得到H与这些金属表面相互作用的EAM势,然后计算H_2在这些表面上以不同方式进行解离吸附时的活化势垒E_a,吸附热q_(ad)与吸附键长R.并给出H_2在(110)面上解离吸附的势能曲线.计算结果表明H_2的解离吸附与衬底种类、衬底表面取向及解离方式有关.H_2在Ni表面上解离时活化势垒很低,而在Cu表面解 相似文献
7.
折/衍混合LWIR凝视成像系统的杂散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一折/衍混合长波红外(LWIR)凝视成像系统进行了杂散光分析,在此LWIR系统中,含有一个用金刚石车削技术制作的衍射光学元件(DOE)。本文中,对DOE的不同衍射级次、光学表面的多次反射、镜筒内壁的反射等主要杂散光源利用LightTools软件进行了分析,对6种二次反射的模拟结果表明,对归一化的光源,理想光路的像面辐照度为100 W/mm2,每种二次反射会给像面带来0.01W/mm2的辐照度;对于反射率为10%的镜筒内壁,带来的像面辐照为0.01W/mm2。并利用该LWIR凝视成像光学系统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证明了上述分析的正确性,有利于对LWIR凝视成像系统光学性能的进一步理解和杂散光的抑制。 相似文献
8.
We presen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at demonstrate the enhancement of the short-circuit current of quantum well solar cells. The spectral response shows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quantum wells extends the absorption spectrum of solar cells. The current densities under different truncated spectrums significantly increase, showing that quantum well solar cells are suitable to be the middle cells of GalnP/GaAs/Ge triple-junction solar cells to increase their overall conversion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10.
利用第一性的离散变分方法,选取LTA型沸石的结构单元β-笼子作为模拟LTA型沸石的团簇,对β-笼子吸附8个和14个Na或K的构型及电子结构进行自洽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吸附的Na或K分别吸附在稳定吸附位β-笼子的六边形心位附近.由于吸附的Na或K之间相距较远(>0.4nm),它们间的相互作用较弱,没有形成团簇.碱金属Na或K的掺入使得在沸石的能隙中出现一些杂质态,这些杂质态的出现可能是导致掺杂体系发光的原因.计算所得到的能隙和低碱金属掺杂LTA型沸石光吸收谱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在磁性方面,计算结果表明对吸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