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讨论了紫外光照射乙醇和水混合溶液的荧光光谱及其对应的激发光谱,认为乙醇和水分子混 合时会发生团簇形成新的分子从而成为能辐射荧光的物质.采用不同波长的紫外光照射乙醇 水溶液,计算了不同入射光的荧光量子产率,进而选取具有最高荧光效率的激励光照射不同 混合比率溶液,通过探测混合物所发射的荧光光子数目随乙醇和水混合比率的变化规律,研 究了团簇分子的可能类型,并利用荧光强度和吸收率的加和性计算了混合物的总吸收率和总 荧光光子数目,从而解释了乙醇水溶液的荧光光谱特征峰.结果可为乙醇和水分子形成的新 团簇分子研究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
乙醇-水配合物
荧光光谱
分子团簇
激发光谱 相似文献
2.
用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全血溶液在不同衰变时间的荧光光谱变化规律.经小白鼠眼眶取血后配成不同浓度的全血溶液,每隔三小时检测一次其荧光光谱,得到了全血溶液在整个衰变过程中不同时间段的荧光光谱.研究结果表明:存放在室温空气中的血液会随存放时间的延长,其628nm处的荧光峰产生红移,同时荧光峰强度也随之减弱.提出血液荧光光谱峰值红移是由于血细胞在老化过程中红细胞膜不同程度受损引起的.红细胞受损导致溶血,其中的血红蛋白大分子之间将发生共振能量转移,引起自吸收,从而使荧光光谱强度降低.其研究结果将会对研究血液细胞的衰变机理,理解机体细胞的衰变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荧光光谱检测的酸性橙Ⅱ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酸性橙Ⅱ在食品工业中是禁用添加剂.针对酸性橙Ⅱ的食品安全检测问题,报道了运用荧光光谱技术检测其水溶液的实验.实验表明,酸性橙Ⅱ水溶液在230~290nm波长激发下,310~390nm范围内产生荧光光谱,峰位波长在350nm,最佳激励波长为250nm;采用垂直偏振片(起偏角为0°)起偏照射样品,发现偏振荧光峰位不变,荧光峰强度随检偏角的增大而呈明显的线性递减关系.由实验数据计算得到荧光偏振度为0.783,表明分子具有一定确定取向;另外,分析认为酸性橙Ⅱ产生荧光,是由于分子中含有苯环和萘环结构吸收紫外光能量,以及氮键在光子作用下形成顺式异构体的激发单线态后,两者发射的光子所致.整个结果对酸性橙Ⅱ在食品中的违禁使用检测、特性表征、以及分子规律的更深入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5.
分别从理论和实验上对乙醇水溶液在可见波段产生的荧光光谱及其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波长为253.7nm的紫外光激励下,乙醇溶液可以产生两个较强的荧光峰,即278~493nm和534~665nm荧光峰随乙醇溶液浓度的变化而变化,但在溶液的高浓度区和低浓度区,荧光的变化规律不同经理论分析认为,乙醇在253.7nm的激励下发出的荧光是由乙醇分子中C-OH基团的孤对电子产生的研究乙醇溶液的荧光光谱及其特性可为其作为有机溶剂对有机高分子的荧光光谱进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Analyzing of LED-induced Blood Fluorescent Spectra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IntroductionThelight inducedfluorescencespectroscopy (LIFS )fordiagnosticsofbiologicaltissues[1,2 ] ,hasbeenwellbuiltupforseveraldecades.Inclinicsthefluorescencemicroscopyandcytometrybecomeroutineprocedurestocharacterize quantitativelythevastmajorityofhuma… 相似文献
7.
血液静态荧光偏振光谱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了用408 nm的LED偏振光诱导浓度为0.3#16;%的人全血溶液在350800 nm波段的静态荧光偏振光谱,讨论了其光谱的结构特征和红移现象并给出了机理解释;检测了不同浓度全血溶液荧光偏振光谱中在490nm和610 nm附近处两个各主要荧光区的偏振度,实验结果表明,当血液浓度为1.0%时,在两个主要荧光区的偏振度分别为0.4796和0.4344,当浓度增加到8.0%时,相应的偏拓坟墓分别为0.2064和0.0538。研究了偏振度随浓度的变化规律,用能量转移理论分析了在不同荧光区、不同浓度下,血液中各荧光团之间的不同能量转换机理及偏振度的变化现象。研究结果对光诱导生物组织自体荧光诊断技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醇类溶液的紫外吸收和荧光光谱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UV-240紫外分光光度计及Sp-2558多功能光谱测量系统,研究了正丙醇、异丙醇的紫外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并对它们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使用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很容易鉴别正丙醇与异丙醇,同时也对正丙醇与异丙醇间光谱有差异的原因做出了解释.并进而对甲醇、乙醇、正丙醇与异丙醇4类醇类物质的光谱进行了对照研究,研究结果为醇类物质的识别提供了一种新而有效的测量方法,对量子化学计算也有理论上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甲醇分子荧光光谱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Roper Scientific SP_2558多功能光谱测量系统对色谱纯甲醇溶液在紫外光激励下产生的荧光光谱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甲醇溶液能吸收紫外光并向外发射峰值位于340nm附近的荧光光谱,同时得到了能产生荧光光谱的最长激励光波长的临界值为245nm左右。对甲醇分子发射荧光的机理进行了讨论,给出了与实验结果相一致的理论分析。研究甲醇的荧光光谱可为其作为有机溶剂和催化剂时对其他有机大分子相关光谱的影响提供理论和实验上的参考,并可直接为荧光探针技术的发展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0.
用407nm光激发不同浓度离体红细胞可以产生较强的荧光光谱,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些荧光光谱中存在两个明显的、频谱宽度大致相等的荧光发射区,而且在生理盐水中随着红细胞浓度的增加,其发射的荧光光谱的谱峰值位置向长波方向移动,即出现“红移”现象.从理论上对这种“红移”现象的产生机理进行了分析,表明这种现象是由于浓度变化对荧光团电子能级产生的微扰发生变化所致.该研究结果对现代医学中的荧光光谱诊断技术和低功率激光照射疗法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