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   1篇
晶体学   1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7篇
物理学   7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生物质木质素磺酸钠(SLS)为碳源, 先与硬模板NaCl混合预碳化, 再加入活化剂NaOH在氮气保护下升温至850 ℃碳化, 得到SLS基碱活化的多孔碳吸附剂(SPCN). 将SPCN用于吸附液体石蜡中芳香烃甲苯, 对比研究了不同活化剂加入量对SPCN结构、 性质及吸附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 SPCN表面具有丰富的官能团和发达的微/介孔结构, 活化剂加入量对比表面积的影响为先增大后减小, 碱/碳质量比为1∶1时比表面积达到最大值(710.4 m 2/g); 吸附量与比表面积呈正相关, 样品SPCN-1的最大吸附量为2875.17 mg/g, 远高于商业吸附剂, 经5次吸附-解吸循环后仍保持92.5%的吸附效率. 探究了活化机理, NaOH、 碳质和气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释放气体留下孔隙, 经充分酸洗、 水洗后得到永久孔道. 最后, 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拉曼光谱(Raman)、 X射线衍射(XRD)、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比表面积分析等结果证明了吸附机理主要是孔隙填充效应、 范德华力、 π-π相互作用及电子供/受体作用的共同作用. 首次报道了SPCN应用的新方向并探究了活化与吸附机理, 制备方法简易、 经济, 产品循环稳定性好、 无污染, 有望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2.
小型电动环卫车福田公司研发的纯电动环卫车,采用磷酸铁锂电池作为动力源,永磁同步电机作为驱动装置。整车最高车速可达80km/h,最大载重1吨,可满足小区街道的垃圾收集。可用交流电和直流电充电,充电形式分为快充和慢充两种,电量从0~100%,快充需要0.5~2小时,慢充约5小时,满电续驶里程可达150km。  相似文献   
3.
李博文 《现代物理知识》2011,(2):41+74-41,F0004
“模块定日阵”聚焦光热系统,由几百面小银镜组成一个等效凹面镜,通过反射将太阳光聚焦于集热器,经光热转换产生热量。  相似文献   
4.
在相对论理论框架下,分别在点电荷和两参数Fermi核模型近似下计算了高离化态类氢离子(Z=80—112)n=1—3壳层的波函数和能级. 分析了核有限体积效应对它们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核有限体积效应对原子能级的修正公式. 同时,还进一步讨论了相对论效应和核有限体积效应之间的相互影响,发现对高Z元素相对论效应与核有限体积效应之间有很强的耦合. 关键词: 原子核有限体积效应 高离化态离子 相对论效应  相似文献   
5.
有个童话故事,讲的是一个男孩种下一棵神奇的豆子,豆子长得非常快,竟长到天上成了天梯,男孩便顺着豆藤爬上了天。你相信吗,也许不久这个童话就会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6.
 照片上介绍的是仿生机器人的一种--蛇形机器人,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制。蛇形机器人因其外形和运动方式与自然界中的蛇类相似而得名。  相似文献   
7.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现代化的飞速发展使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轻松快捷地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人们热切追求的目标。烹饪机器人的诞生给未来生活带来了变革。  相似文献   
8.
9.
李博文 《现代物理知识》2007,19(5):F0003-F0003
今年6月18日上午,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物理学院主办的BCSPIN粒子物理与宇宙学国际暑期学校开幕式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关村园区隆重举行。在为期九天的交流活动中,来自中国、美国、韩国、印度、越南、尼泊尔等12个国家的约260多名专家和青年学者将对粒子物理及宇宙学的前沿课题展开讨论。作为暑期学校的学术顾问,李政道先生莅临了本次开幕仪式。出席本次开幕仪式的其他嘉宾有:美国Dela-ware大学教授Q.Shaft、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常务副主任汲培文、中国工程院院士叶铭汉先生、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务长苏刚教授等。会议…  相似文献   
10.
在微流控系统中,稳定、可控的柔性气-液界面可实现声流体颗粒富集、微纳操作、快速气-液反应等各种实际物理和生化应用.微流道内气-液界面的抗流体剪切能力对于增强微尺度下气-液界面的可控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文章研究了具有高稳定性、高可控性、可阵列化的微尺度驻停气泡现象.利用嵌入局部裂隙的微流道以及与之平行的气体流道,可对驻停气泡的生成和形态进行有效调节,并利用其可控的气-液界面实现多种功能化应用.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研究柔性可控气-液界面的抗流体剪切能力,对形态变化中的气-液界面受力进行分析,利用仿真和实验手段研究不同状态下气-液界面的形状特征,研究不同的液体驱动压力、裂隙尺寸以及裂隙形状对气-液界面抗剪切能力的影响,并将界面的曲率半径作为气泡驻留与否的判定依据.文章对驻停气泡柔性气-液界面抗流体剪切能力的研究有助于优化其控制方法,增强其控制稳定性并拓展其潜在应用场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