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数学   26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刊2000年4月(上)期曾刊登《用纸折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本文实际是给出了折抛物线的一个证明.  相似文献   
2.
二项分布是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引入的一个概念,它是一种常见的、重要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引入它实际上是对独立重复试验从概率分布角度的进一步研究.然而我们在利用二项分布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时只注意到两点,即解释为什么可以看成二项分布模型,其次是考虑到它的计算,却往往忽视对计算结果进行解释.鉴于此,我们选取几个典型案例进行剖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新题征展(51)     
A 题组新编1.(1)已知复平面上的不同三点 Z1 、Z2 、Z3 分别对应复数 z1 ,z2 ,z3 ,若  (z2 - z1 ) 2 (z3 - z1 ) 2 =0 ,则△ Z1 Z2 Z3 的形状是 .(2 )在△ ABC中 ,若 BC=a,CA =b,AB= c,且 a .b=b .c=c.a,则△ ABC的形状是 .2 .有 n个人 ,随机等可能性地分配到N (n≤ N)间房中的每间中 .1指定的 n间房中各有 1人的概率是;2恰有 n间房中各有 1人的概率是;3指定的某间房中恰有 r(r≤ n)个人的概率是 .3.设动点 P(x,y)的轨迹方程为m(x2 y2 - 4 x 2 y 5 ) =(3x 4y 33) 2 .(1)若方程表示抛物线 ,则实数 m的取值范围为 ;(2 )若方程表…  相似文献   
4.
1问题的提出 在几何问题的研究中,我们常常直接依据几何图形中点、线、面的关系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而解析几何是在坐标系的基础上,把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通过代数运算研究几何图形性质的一种方法.直线是最简单的、最基本的图形,也是第一次较全面地运用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5.
黄丽生 《数学通讯》2009,(11):25-26
题目1 (2009山东高考理科第12题)设x,y满足约束条件{3x-y-6≤0,x-y+2≥0,若目标函数z=ax+ x≥0,y≥0,  相似文献   
6.
2006年8月号问题解答(解答由问题提供人给出)1626如图,已知,半圆O的直径AB=8cm,弦AD=CD=2cm,求:BC的长.解连结AC,BD.在Rt△ADB中,由勾股定理,得BD=AB2-AD2=82-22=215.由锐角三角函数,得sin∠DAB=ABBD=2815=415.在Rt△ABC中,由锐角三角函数,得sin∠ABC=AABC=A8C.因为S四边形ABCD  相似文献   
7.
高中数学新教材添加概率统计、向量、导数、微积分等内容.如何将这些新增内容与中学数学的传统内容有机整合,互为所用,是中学数学面临的新课题.为此,笔者主要从数学方法的角度,运用新增内容的思想,对不等式的证明作一些方法上的归类与探索.旨在从新的视角来欣赏不等式的证明.1.利用E(X2)≥E2(X)构建不等式设x是一个取有限个值的离散随机变量,其分布列为p(x=xk)=pk,k=1,2…n,则E(X2)≥E2(X).(等式成立当且仅当x1=x2=x…=E(x))例1设a,b,c∈R+,求证ab+c+bc+a+ca+b≥32.证明:设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为Px=mb+c=b+c2mPx=mc+a=c+a2m(其中a+b+c=m)…  相似文献   
8.
数学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我国数学教育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上教师注重:“灌输式讲授,轻探究式教学”;重有限知识的“学会”,轻无限知识的“会学”,教师仍然是通过大量练习来让学生学习数学是我国数学教学的重要特征,这显然是一个被动的接受知识,强化储存的过程,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也就缺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这与目前基础教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与理念都指向于“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发展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主张问题式教学与探究性学习的教学互动理念极不一致.另外,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使学校的  相似文献   
9.
题 1 0 3 质点A位于数轴x =0处 ,质点B位于x =2处 .这两个质点每隔 1秒就向左或向右移动 1个单位 ,设向左移动的概率为 13.向右移动的概率为 23.(Ⅰ )求 3秒后 ,质点A在点x =1处的概率 .(Ⅱ )求 2秒后 ,质点A ,B同时在点x =2处的概率 .(Ⅲ )假若质点C在x =0 ,x =1两处之间移动 ,并满足 :当质点C在x =0处时 ,1秒后必移到x=1处 ;当质点C在x =1处 ,1秒后分别以 12 的概率停留在x =1处或移动到x =0处 ,今质点C在x=1处 ,求 8秒后质点C在x =1处的概率 .解  (Ⅰ ) 3秒后 ,质点A到x =1处 ,必须经过两次向右 ,一次向左移动 .∴ p =C23 ·(23) …  相似文献   
10.
命题三棱锥P-ABC被任意平面所截,截得A1B1C1(如图1).则证明以△PA1B1及△PAB为底面,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