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化学   6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3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湍流运动本身的不规则性使得湍流测量中得到信号的可靠性成为一个较难检查的问题,使用天津大学流体力学实验室编的湍流测量软件对一些标准信号进行分析,由所得结果可以检查出软件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多碳醇类化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由正-二十四烷酸与五氯化磷反应,得到的二十四烷酰氯在氯仿中和三乙胺存在下与1-吗啉-1-环己烯反应所得中间体,经酸性水解,碱性开环和酸化,得到7-氧代-三十烷酸,而据文献报导[7],正-二十四烷酞氯与1-吗啉-1-环己烯反应结果,得到的仍然是原料二十四烷酸。 作者采用上述方法合成了五种新的7-氧代烷酸R—C—(CH~2)~5—COOH(R=n-C_(14)H_(29),n-C_(16)H_(33),n-C_(18)H_(37),n-C_(21)H_(43)和n-C_(23)H_(47))。 所制得的7-氧代三十烷酸经黄鸣龙改良的开息纳尔-武尔夫还原,再经四氢锂铝还原,即得三十烷醇。  相似文献   
3.
Rovral[3-(3,5-二氯苯基)-1-异丙氨基甲酰乙内酰脲]是一种优良的广谱杀菌剂和种子处理剂,由于3,5-二氯苯胺不易制备,本文采用其它取代苯胺作为起始原料,采用固态光气制备异氰酸酯,中间体未经分离,经缩合、关环“一锅法”反应,得到化合物Ⅰ,进一步反应得到Ⅱ、Ⅲ系列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通过用毛细管测量表面张力系数实验获得了管直径d与表面张力系数α的相对误差之间的关系曲线,由此证明实验测得的α和d值与理论公式相比呈现一种定向的偏差  相似文献   
5.
信号的功率放大器是电子通信系统的关键器件之一,功放的输出信号相对于输入信号可能产生非线性变形,这将带来无益的干扰信号,研究其机理并采取措施改善,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利用无记忆非线性功放和记忆非线性功放的实测数据用数学方法对其分别进行建模,而后使用前置预失真器的方法改善功放的非线性特性,并对其中预失真器的建模做了研究,采用间接学习型结构构建预失真器模型.仿真结果显示功放非线性模型结合预失真器模型能够很好地逼近实际情况,并且能很好地抑制带外频谱扩展.  相似文献   
6.
1971年Carlson等首先从雌性家蝇(Musca domestica)表皮类脂物和粪便类脂物中分离、鉴定并且合成了(Z)-9-二十三碳烯,命名为muscalure,这个化合物对雄蝇具有引诱作用,其后陆续报道了这个化合物的一些合成方法,其中美国Zoecon公司Carney等使用易得的油醇为原料,经甲基磺酰氯-三乙胺处理转变成甲基磺酸油酯,在铜盐催化下与正戊基镁溴化物偶联的方法提供了该产品商品化生产的路线,但是由于商品来源的油醇中含有大约15%的(E)烯异构体,因此在反应最终产物中除(Z)体外不可避免地混杂着(E)体,为了制备高含量的(Z)烯体,我们提出下面的合成路线:  相似文献   
7.
具有生物活性的脲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近年来开发的新农药,出于对环境保护的考虑,创制研究的重点逐步转向特异性和超高效。新农药与传统农药不同之处,在于低浓度,低用量,对目标生物有高效和高选择性,这对环境和生态更有利。调查最近几年国外陆续出现的一些新品种,用药量由原来的每亩几十克降到每亩几克甚至1克。例如: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对FTO薄膜的特性和应用进行简明陈述,之后对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溶胶-凝胶法、磁控溅射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和喷雾热解法等现有制备技术及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的综述,最后对FTO薄膜的制备技术改进及FTO理论设计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4, 5-二氯哒嗪酮4与肟在NaH/DMF或者NaOH/acetone的条件下反应, 合成了含哒嗪酮的肟醚类化合物1a-f。4-氯-5(β-溴乙氧基)哒嗪酮3在相转移催化的条件下, 与芳香醛(酮)肟反应得到单一的产物2, 但是和脂肪酮肟反应则生成1和2的混合物。文中讨论了不同亲核试剂及反应条件下对该反应及其区域选择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自然界植物物种中存在小分子有机化合物的荧光特征信息用于识别其身份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目前,基于木材解剖学特征的交趾黄檀和奥氏黄檀木材树种鉴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该研究从荧光特征出发探索两个红木树种的识别新方法。分别对5组交趾黄檀和5组奥氏黄檀木材样品中的荧光物质进行完整提取,通过荧光照片、二维荧光谱图、三维荧光谱图对两个红木样品存在的荧光物质种类和数量进行了确认。荧光照片结果显示交趾黄檀和奥氏黄檀均呈现明显的荧光特征且随着存贮时间的变化荧光物质能够稳定存在;二维荧光谱图和三维荧光谱图更加详细地展示了两个树种各自的荧光特征,结果显示交趾黄檀提取液含有一种荧光物质,该物质的最大激发波长为297 nm,最大荧光发射波长为327 nm;奥氏黄檀提取液的荧光谱图呈现两个最大激发和两个最大发射,最大激发波长分别为317和333 nm,最大荧光发射波长分别为342和358 nm,表明奥氏黄檀提取液中包含两种荧光物质或者存在一种含两种荧光团的荧光物质。另外,不同来源的两个红木试样存在的荧光物质数量和特征各自具有明显的一致性,且两种树种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表明荧光特征能够用于它们身份的识别。此外,该研究构建了交趾黄檀和奥氏黄檀两个红木树种的荧光物质提取方法,交趾黄檀荧光物质的最佳提取试剂为乙腈,体积比为10∶1的乙酸乙酯和乙腈混合试剂更加适用于奥氏黄檀,且两种荧光物质的提取均在12 h内达到稳定。研究结果表明荧光光谱技术能够用于交趾黄檀和奥氏黄檀的识别与鉴定,该方法在红木树种的鉴定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