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化学   2篇
数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1
1.
毛锐  王欣  史然 《分析测试学报》2017,36(3):372-376
应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聚类分析法(Cluster analysis,CA)对9种(27个)常见食用植物油及100个餐饮废油的低场核磁共振(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T2)弛豫特性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正常食用油种类区分方面,主成分分析的效果较优,9种食用油在主成分分布图上按种类正确分组,边界清晰。而在正常食用油与餐饮废油的区分方面,聚类分析效果较优,引入30个待测样本后,聚类分析(127个样品,欧式距离=5)的正确率为94.49%,分析误判率为5.51%,分组效果良好。LF-NMR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可实现对油脂种类及餐饮废弃油脂的鉴别。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105℃和180℃氧化条件下葵花籽油理化指标(过氧化值、共轭二、三烯、茴香胺值、酸价、碘值和极性化合物)的变化规律,就理化指标对油脂总体品质变化的贡献度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建立了可有效表征葵花籽油在相应条件下品质变化的综合评价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温度的升高,共轭二、三烯、茴香胺值、酸价和极性化合物的升高趋于显著(P≤0.05),而碘值则均呈下降趋势;通过对各理化指标的总体变化率以及与油脂不饱和度和常用理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发现过氧化值、共轭二烯、茴香胺值(105℃)或共轭二烯、茴香胺值、极性化合物(180℃)可有效表征葵花籽油的品质变化;成功建立了评判葵花籽油品质变化的综合指标,并确定其临界值分别为-0.189(105℃)和0.727(180℃);此外,可通过对共轭二烯和茴香胺值的主成分分析有效区分在105℃或180℃下氧化葵花籽油的品质变化。  相似文献   
3.
JumpingPropertyofLyapunovValuesMaoRui(毛锐)WangDuo(王铎)(Dept.ofAPPliedMath.,TsinghuaUniv.,Beijing,100084)CommunicatedbyWenLan,Re...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