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化学   4篇
综合类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色谱—微反实验装置上考察了CuO/CeO2、CuO/γ—Al2O3及CeO2改性的催化剂对NO CO的反应性能,并用TPR、XRD、XPS、BET和NO—TPD等技术对上述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活性的提高与铜物种在两种载体(CeO2和γ—Al2O3)上的价态(Cu^2 和Cu^ )、分散状态和吸附特性有关.TPR实验显示CuO在CeO2上存在两种还原物种,而在γ—Al2O3上只有一种还原物种.XPS检测表明CuO/CeO2的Cu2p3/2结合能值与Cu^2 和Cu^ 的标准结合能基本吻合,而CuO/γ—Al2O3的Cu2p3/2结合能值接近或略低于Cu^2 的标准结合能.NO—TPD实验表明催化剂表面的NO脱附峰温低于载体表面的NO脱附峰温,而CuO/CeO2表面的NO脱附峰温低于CuO/γ—Al2O3表面的NO脱附峰温,说明NO在CuO/CeO2表面的分解活性大于CuO/γ-Al2O3,而NO在催化剂表面的分解活性大于载体.  相似文献   
2.
素有“纤维皇后”美称的丝绸产品,随着人类文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国内外市场继续走俏。丝绸畅销,必将促使蚕桑生产的持续大发展。可是从桑刭绸的一条龙生产过程中,有很多十分有用的物质未充分开发利用或当成废物抛弃。本文拟从目前做农家肥应用的蚕沙(即蚕粪)中提取天然色素——叶绿素进行综述。同时对叶绿素深加工后的废液及提取叶绿素后的残渣利用也一并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在色谱-微反实验装置上考察了CuO/CeO2、CuO/γ-Al2O3及CeO2改性的催化剂对NO+CO的反应性能,并用TPR、XRD、XPS、BET和NO-TPD等技术对上述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活性的提高与铜物种在两种载体(CeO2和γ-Al2O3)上的价态(Cu2+和Cu+)、分散状态和吸附特性有关.TPR实验显示CuO在CeO2上存在两种还原物种,而在γ-Al2O3上只有一种还原物种.XPS检测表明CuO/CeO2的Cu2p3/2结合能值与Cu2+和Cu+的标准结合能基本吻合,而CuO/γ-Al2O3的Cu2p3/2结合能值接近或略低于Cu2+的标准结合能. NO-TPD实验表明催化剂表面的NO脱附峰温低于载体表面的NO脱附峰温,而CuO/CeO2表面的NO脱附峰温低于CuO/γ-Al2O3表面的NO脱附峰温,说明NO在CuO/CeO2表面的分解活性大于CuO/γ-Al2O3,而NO在催化剂表面的分解活性大于载体.  相似文献   
4.
CuO/Ti0.5Zr0.5 O2催化剂上NO+CO反应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Ti0.5Zr0.5O2复合氧化物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负载量的CuO/Ti0.5Zr0.5O2(TZ)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对NO的反应活性,并用TPR、TG-DTA和NO-TPD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uO的负载量和焙烧温度对催化剂的活性均有影响。30%CuO/Ti0.5Zr0.5O2(500℃,2h)在反应温度为400℃时NO转化率为100%。TPR结果表明,CuO负载量≤12%时,在TPR上出现了2个还原峰(即α和β峰);而进一步提高CuO的负载量,出现了γ还原峰,推测α峰为高度分散Cu物种的还原,β峰为孤立的Cu物种的还原,γ峰则为晶相CuO的还原峰。TG-DTA图谱显示在725℃左右的放热峰是ZrTiO4晶化过程的完成。NO-TPD结果表明NO吸附在TZ上的热脱附过程中,出现2个脱附峰;而NO吸附在12%CuO/TZ上,500℃和750℃焙烧的催化剂上出现3个脱附峰;而在850℃和950℃焙烧的催化剂上只出现2个脱附峰,且NO在上述不同焙烧温度的催化剂上的脱附峰温均低于载体,这表明NO吸附在CuO/TZ催化剂上比吸附在Ti0.5Zr0.5O2上更容易脱出和分解。  相似文献   
5.
CuO/Ti0.5Zr0.5O2催化剂对NO+CO反应的催化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治理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大主要问题。目前,城市空气污染日趋严重,特别是工厂和汽车排放的大量未燃烧的烃类、CO、NOx是主要的空气污染物。其中,氮氧化物(NOx)排放状况尤其严重,它的排放会给环境和人们生活带来严重危害,因此,如何有效地消除NOx已成为目前环境保护中一个非常  相似文献   
6.
甜味与化学     
食品味感直接影响到人体对食品的消化和吸收。色、香、味、形具佳的食品,不但能增进食欲,且能促使体内消化液分泌,达到食品营养目的。在诸多食品中,甜味物质倍受人们的青睐。研究发现甜味物质产生甜味感与它们的化学结构有着密切关系、无论是天然的、还是合成的甜味物质均含有生甜基AH/B,并对它产生甜味感的作用机制做了探讨。同时也扼要介绍了合成甜味剂与健康的利弊关系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