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5篇
  免费   233篇
  国内免费   352篇
化学   639篇
晶体学   32篇
力学   142篇
综合类   54篇
数学   155篇
物理学   50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5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Jie Zhou 《中国物理 B》2022,31(5):50701-050701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erahertz technology, terahertz detectors are expected to play a key role in diverse areas such as homeland security and imaging, materials diagnostics, biology, medical sciences, and communication. Whereas self-powered, rapid response, and room temperature terahertz photodetectors are confronted with huge challenges. Here, we report a novel rapid response and self-powered terahertz photothermoelectronic (PTE) photodetector based on a low-dimensional material: palladium selenide (PdSe2). An order of magnitude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was observed in photodetection based on PdSe2/graphene heterojunction that resulted from the integration of graphene and enhanced the Seebeck effect. Under 0.1-THz and 0.3-THz irradiations, the device displays a stable and repeatable photoresponse at room temperature without bias. Furthermore, rapid rise (5.0 μs) and decay (5.4 μs) times are recorded under 0.1-THz irradiation.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promising prospect of the detector based on PdSe2 in terms of air-stable, suitable sensitivity and speed, which may have great application in terahertz detection.  相似文献   
2.
考虑液膜空化效应的影响,研究螺旋槽液体润滑机械密封的动力学特性. 基于液体润滑理论和小扰动法,建立了考虑液膜空化的密封微扰膜压控制方程,采用有限单元法对端面液膜三自由度微扰下的液膜刚度和阻尼系数进行了数值求解,分析了不同参数对液膜密封动力系数的影响. 螺旋槽深度在10 μm左右、槽坝比在0.75左右、槽宽比在0.4左右,螺旋角在9°左右时液膜具有最大的轴向和角向刚度系数. 螺旋槽深度在5 μm左右、槽宽比在0.6左右、螺旋角在20°左右时,两角向交叉阻尼绝对值最大. 初始偏角的存在使密封压力呈现非对称性,从而使两角向动力系数绝对值不再相等. 液膜轴向刚度kzz在数量级上远大于其余液膜刚度值,液膜轴向阻尼dzz、角向阻尼dαα和dββ远大于液膜其余阻尼值且随着转速和间隙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3.
针对热泵型纯电动客车空调系统在冬季低温高湿环境下,车外换热器易结霜而造成系统制热性能严重衰减的问题,开发了一种带有经济器的补气型纯电动客车热泵空调系统,对车外管翅式换热器结霜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车外换热器完全结霜后,系统制热量和COP均大幅下降。由于采用中压补气技术,系统仍能稳定运行,当车外温度为0、-10、-20℃时,结霜过程中系统制热量分别降低了5、3.2、2.3 kW,COP分别降低了1.1、0.7、0.45,且车外空气相对湿度越大,系统制热性能衰减越严重。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汽车尾气余热回收装置不同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对汽车尾气余热回收装置定曲率螺旋盘管换热器建立三维仿真模型,研究了雷诺数在4 000~14 000的范围内,定曲率螺旋盘管换热器盘管直径和螺旋直径两个几何参数对阻力和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换热器盘管直径,对换热器流动阻力性能影响不大,换热量随着换热器盘管直径的增加而增加;螺旋直径为70 mm时流动阻力增量最大,换热量随着螺旋直径的减小而增大。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西洋梨品种茄梨及其红色芽变红茄梨成熟期果皮代谢产物差异,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茄梨和红茄梨成熟期果皮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构建了多变量统计分析模型,结合模型和变量重要性投影与最大差异倍数值,基于精确质量数、二级碎片以及同位素分布,使用PMDB(Plant Metabolome Database)数据库进行定性,筛选并鉴定出茄梨和红茄梨果皮中显著性变化(P<0.05, VIP(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1)的差异代谢物有83种,主要包括酚酸类、黄酮类和氨基酸类物质,涉及类黄酮代谢、氨基酸代谢、苯丙烷类代谢等代谢途径,其中53种物质含量上调,30种物质表达下调。通过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数据库进一步对差异代谢物质进行通路富集分析,差异代谢物主要分布在20条代谢途径中,P<0.05的代谢途径有6条,分别是类黄酮生物合成、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苯丙烷生物合成、丁酸酯代谢、苯丙氨酸代谢、酪氨酸代谢。这些差异代谢物的变化可能是导致茄梨和红茄梨果皮色泽不同的原因。该研究从植物代谢组学角度初步揭示了茄梨和红茄梨成熟期果皮的代谢产物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文本考虑了混凝士收缩、蠕变和钢筋松弛的相互影响,用拟协调元法进行预应力混凝土双向板的挠度计算,编制成电算程序,并给出了算例。  相似文献   
7.
层合球面各向同性热释电空心球的瞬态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叠加原理,将层合球面各向同性热释电空心球的球对称动力学问题的解分成准静态和动 态两部分,准静态部分首先运用状态空间法给出了显式表达式,然后运用分离变量法、初参 数法和特征函数展开技术,给出了动态部分的表示式,再结合内外表面上的电学边界条件和 界面上的电学连续条件,导出一个关于时间函数的第二类Volterra积分方程,运用插值法 可成功地给出此积分方程的高精度数值解,最终可求得原问题的位移、应力、电位移以及电 势的响应. 此方法适用任意层数且各层是任意厚度的层合热释电空心球作用随时间以任意形 式变化的球对称温度场. 文中还给出了数值结果.  相似文献   
8.
丁皓江  陈伟球 《力学学报》1995,27(4):385-397
通过引入位移函数,成功地研究了薄球壳在可压缩流体中的自由振动。发现存在两类自由振动:第一类与外界流体无关;第二类则受到流体性质的影响.证明了第二类振动的频率方程具有多项式形式并只存在复频率(除n=1时有Ω=0).求解n=0,1和2时的频率方程,并讨论参数的影响及给出根轨迹图。最后就小阻尼系数法作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
给出利用本征正交分解(POD)对屋盖风压场进行重建和预测的研究结果.对一个双坡屋盖用同步多点压力扫描系统进行了风洞试验,根据POD技术采用前若干阶本征模态重建屋盖风压场.采用两种方案预测未布置测压点位置的风压时间序列.第一种方案中利用插值技术获得没有测压点位置的本征模态值.第二种方案对参考屋盖和需预测的新屋盖分别进行试验,结合由参考屋盖试验萃取的本征模态和由新屋盖试验的风压数据计算的主坐标,预测出新屋盖未知区域的风压时间序列.文中对风压场重建和预测的效果作了分析,而且比较了根据测量的风压数据和预测的风压数据所计算的屋盖风致响应.  相似文献   
10.
混凝土构件长期干缩应力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