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化学   1篇
力学   3篇
物理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
马颖  孙玲玲  周益春 《物理学报》2011,60(4):46105-046105
运用基于壳模型的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BaTiO3铁电体中的辐射位移效应.采用O原子作为初级击出原子,模拟了当初级击出原子能量为1 keV时体系内缺陷的产生和演化.模拟结果表明,当入射方向为[001]时,体系内产生的缺陷最多.在所有缺陷中,以O缺陷的含量为最高,达80%以上.同时,这些缺陷的产生并不显著改变体系的自发极化强度,对体系的极化翻转过程也基本没有影响.在外电场作用下,观察到了显著的缺陷迁移.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3铁电体')" href="#">BaTiO3铁电体 辐射位移效应  相似文献   
2.
利用机械阻抗方法推导了偏心力作用下,机器-隔振器-柔性板基础所组成的FBRE隔振系统的动态传递方程。以传递到柔性板基础的功率流为目标函数,通过计算机仿真计算,研究了在对称系统中偏心力作用下的功率流特性,分析了和对称力、力矩作用效果的不同和联系,并探讨了主动控制策略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浮筏隔振系统功率流特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工程实际中浮筏隔振装置,建立了柔性基础上机组多支承弹性浮筏耦合隔振系统动力学普遍模型,提出了子系统动态特性综合分析法,给出了耦合系统动态传递方程及功率流表达式。根据工程中两机组浮筏隔振系统功率流理论计算结果,着重探讨安装频率与支承结构柔性耦合作用及其对隔振效果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理设计安装频率,可有效控制振动能量传输。  相似文献   
4.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掺杂对碳纤维性质影响的微观机理.对碳纤维掺杂结构、电子性质及弹性模量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Ⅰ型掺杂时碳纤维的形成能范围在4.79~20.03eV,Ⅱ型掺杂时的形成能在4.31~22.36eV.2种掺杂模型掺杂后结构未见明显变化,只是键长与层间距发生变化,由范德华力作用耦合C原子与不同原子半径的原子相互作用所导致.Ⅰ型Mg掺杂碳纤维后a方向的模量增加了2 833.11Gpa,Ⅱ型Mg掺杂时提升2 436.03GPa,Ⅰ型Al掺杂碳纤维后a方向的模量增加了1 624.86Gpa,弹性模量增长非常明显.对弹性模量明显增长的掺杂模型进行电子态密度分析,结果表明Al,Mg掺杂碳纤维结构在高弹性模量要求下更加稳定.由此可得,碳纤维材料中掺杂Al和Mg可以提高碳纤维材料弹性性能.  相似文献   
5.
偏心激励作用柔性主被动隔振系统功率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柔性基础上偏心激励作用复杂机械系统,建立了机器-柔性板基础主被动隔振系统数学模型,推导了系统动态特性传递方程。以传递到基础的功率流为评价指标,探讨不同激励及主动控制策略对主被动混合隔振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结合教学实践,从五个方面说明物理教师如何进行高效教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