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   6篇
力学   1篇
物理学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工作通过采用电化学极-化学氧化两步法在1:1氢氟酸和乙溶液中制备出孔径径为1-2μm,厚度大约为6-10μm的多孔硅样品,首先将0.03A/c的恒电流施加到p(100)硅片一段时间,然后将该硅片浸到20%的硝酸溶液中氧化一段时间,通过此方法获得的多孔硅结构再进一步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拉曼光谱仪进行表面形貌和光学性质的考察,所有制备出的多孔硅匀有光致发光现象,老化的多孔硅样品(在干燥放置一年)的光致发光谱峰强度明显增强,但分别经过苯乙烯和十六碳烯(1)两种有机溶剂处理1h的的老多孔硅样品的发光致光强度却没有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2.
两步法制备多孔硅及其表征II:脉冲电流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脉冲阳极/阴极电流和化学氧化两步法分别在1:1的氢氟酸和乙醇溶液中及20%硝酸溶液中制备出孔径约为0.5-3μm,厚度大约为10-20μm的多孔硅样品,将获得的多孔硅结构再进一步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拉曼光谱仪进行表面形貌和光学性质的考察,与恒电流-化学氧化两步法制得的多孔硅相比,用脉冲电流法得到的多孔硅的孔径范围较大,且多孔层较厚,制备时加紫外光照显著提高了多孔硅的,并发生“蓝移”现象,用脉冲电流法制得的多孔硅在老化后(在干燥器放置一年)同样观察到光致发光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3.
我们曾经研究了地衣芽孢杆菌R08和啤酒酵母废菌体吸附Pd2+以及巨大芽孢杆菌D01吸附Au3+过程的作用机理。有关乳酸杆菌A09吸附Ag+1的作用特点已有报道。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用谱学技术研究A09菌体吸附还原Ag+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4.
用多弧离子镀技术在不同金属基材上进行TiN镀膜实验 ,制备了TiN/Fe、TiN/Cu和TiN/Cr/Cu复合膜 .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X射线衍射仪 (XRD)和光电子能谱 (XPS) ,研究了TiN与Fe、Cu和Cr/Cu三种不同衬底接触界面的形貌、结构及其表面特性 .SEM观察发现 ,在一定离子镀膜条件下 ,TiN涂层可与Fe、Cu和Cr/Cu金属基材形成均匀平整的接触界面 ,在铜基上TiN界面清晰 ,在Fe与Cr/Cu界面有明显的层状晶界微结晶分布 .XRD分析显示 ,Fe、Cu和Cr/Cu表面生成的薄膜都包含TiN、Ti2 N等多晶相 ,在Cr/Cu界面还包含Ti-Cr的金属间化合物 .XPS结果表明 ,表面除了TiN膜外 ,还生成TiO2 和TiOxNy 等氧化膜 .Ar+ 刻蚀 5min后 ,TiO2 消失 ,TiOxNy 减少 ,TiN则呈增加趋势 .TiN与Cr/Cu界面形成明显的Ti-Cr和Cr-Ni互扩散层 ,这有助于增强薄膜附着力 ,形成较牢固的TiN涂层 .  相似文献   
5.
多弧离子镀TiN与不同金属基材间的接触界面与表面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多弧离子镀技术在不同金属基材上进行TiN镀膜实验,制备了TiN/Fe、 TiN/Cu和TiN/Cr/Cu复合膜.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X射线衍射仪(XRD)和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TiN与Fe、 Cu和Cr/Cu三种不同衬底接触界面的形貌、结构及其表面特性.SEM观察发现,在一定离子镀膜条件下, TiN涂层可与Fe、 Cu和Cr/Cu金属基材形成均匀平整的接触界面,在铜基上TiN界面清晰,在Fe与Cr/Cu界面有明显的层状晶界微结晶分布.XRD分析显示, Fe、 Cu和Cr/Cu表面生成的薄膜都包含TiN、 Ti2N等多晶相,在Cr/Cu界面还包含Ti-Cr的金属间化合物.XPS结果表明,表面除了TiN膜外,还生成TiO2和TiOxNy等氧化膜.Ar+刻蚀5 min后, TiO2消失, TiOxNy减少, TiN则呈增加趋势.TiN与Cr/Cu界面形成明显的Ti-Cr和Cr-Ni互扩散层,这有助于增强薄膜附着力,形成较牢固的TiN涂层.  相似文献   
6.
巨大芽孢杆菌D01吸附金(AU3+)的谱学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休眠的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herium)D01菌体吸附Au^3 的作用过程进行了谱学表征.运用AAS考察了pH、时间和温度对D01菌体吸附Au^3 过程的化学动力学和热力学相关参数的影响.D01菌粉中硫元素含量的EDX分析说明该菌体中对Au^3 具有还原作用的L-半胱氨酸和蛋氨酸的含量极少;D01菌体水解后葡萄糖含量的UV-vis测定说明该菌体水解产物中含有一定量的还原糖,空白的和吸附Au^3 的D01菌体的FFIR检测表明该菌体细胞壁肽聚糖层糖类化合物的羟基和肽链侧链氨基酸残基离子化羧基为吸附Au^3 的活性基团;肽聚糖层部分多糖的水解产物低聚糖、二糖及单糖等还原糖的半缩醛羟基游离态醛基为电子供体,将Au^3 原位还原成Au^0.葡萄糖和Au^3 相互作用的XRD和FFIR表征证明Au^3 是在还原糖的醛基上直接被还原成Au^0.  相似文献   
7.
用固体反应直接生长法合成一种过渡金属氯氧化合物无机纳米 微米管.它具有特殊的四方棱柱外形.根据SEM测定,该纳米微米管外径为100~500 nm, 有的更小,内径是外径的五分之三,约60-300 nm.根据XRD、TEM 和SEM测定,这种纳米微米管晶体属于正交晶系,其晶格常数为a=0.5864(2)nm, b=0.6032(2)nm, c=2.972(2)nm.具有半导体性质. 由log(1/ρ)~1/T关系获得其能隙Eg=1.2 eV.它制备简捷,成本低廉,可做为高科技领域的微电子元件.  相似文献   
8.
建筑物-设备互动体系的减震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结构及结构中某些设备分别视为主、子结构组成互动体系,通过对这种结构的频域分析,得到了在外部激励荷载作用下结构反应的概率特性,主、子结构的相互作用情况,以及由于主、子结构的相互作用对主结构产生减震效果的减震机理,并分析了互动减震体系中对减震效果有影响的因素.研究表明,互动减震体系的减震机理是子结构向主结构施加一个惯性力,其大小与激励外力相等,方向相反,使主结构的振动消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