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力学   4篇
数学   9篇
物理学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 Hu-Washizu 变分原理推导了一种带有沙漏控制的实体壳单元的显式有限元列式;采用面内单点积分方案,提高了计算效率;同时引入沙漏控制力,抑制了沙漏现象.基于缩减积分方案,采用 B-bar 法消除体积自锁,并通过添加七个改善拟应变参数解决了泊松自锁和剪切自锁.采用改善拟应变法消除剪切自锁,使得表达式简洁.利用这种显式实体壳单元模型对3个非线性变形的标准算例进行了计算,并与相关参考文献和有限元软件 ABAQUS 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实体壳单元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可有效地解决板壳非线性大变形分析问题,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关于促进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思维的深度参与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数学学习的实质,是个体作为主体与数学知识作为客体的相互作用,通过一系列反应动作,在头脑中构建其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1]数学思维是人脑和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交互作用,并按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内在理性活动.  相似文献   
3.
板材冲压翻边的解析理论模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胡平  李运兴  李大永 《力学学报》2001,33(6):803-811
基于全量塑性理论及膜应变假设,给出两种新的冲压板材内曲拉伸/外曲收缩翻边坯料尺寸预示解析数学模型。引入板材冲压成形性分析软件KMAS系统中,对铁路客车牵引架实际冲压件的翻边成形坯料尺寸进行了预示,并与其它解析模型的预示结果以及实验及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讨论了板材的面内各向异性对翻边高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李大永 《数学通报》2007,46(10):20-21
《数学通报》2006年第45卷第9期刊登的陶维林老师的文章《哪种方法用于课堂教学好》,文章中陶老师评析了“点到直线距离公式”推导的7种方法,提出应从各种方法的难易程度、运算量、思维价值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何种方法用于教学比较恰当.而且提出本节课的目的不仅是得到一个结论,更要注重过程,要教会学生学会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5.
采用弹塑性大变形有限元方法研究了几何形状和材料参数对“V”型零件翻边的影响;同时基于全量塑性理论及膜应变假定,推导了轴对称情况(管形件翻边)的解析计算模型,通过与有限元结果的比较,分析了解析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李大永 《数学通报》2008,47(2):56-57
<数学通报>2006年第45卷第9期刊登的文[1]<哪种方法用于课堂教学好>,文中陶老师评析了"点到直线距离公式"推导的7种方法,提出应从各种方法的难易程度、运算量、思维价值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何种方法用于教学比较恰当.  相似文献   
7.
李大永 《数学通报》2007,46(5):35-37
数学的理解需要直观的观察、视觉的感知.特别是几何图形的性质,复杂的计算过程、函数的动态变化过程、几何证明的直观背景等,若能运用信息技术来直观呈现,使其可视化,将会有助于学生理解,促进对形与数的联系的认识.但是,数学学科研究的对象是抽象的.一般地说,数学虽然需要直观的观察,以具体的模型作为理解的基础,但是数学更多地要依靠抽象思维,概念最终需要抽象的概括,数学规律要求进行形式化的表达,证明必须符合抽象的逻辑推理.这往往又不是“视觉化”所能奏效的.有时不仅达不到提高课堂效率的效果,甚至会有一些负面作用,如影响学生对数学…  相似文献   
8.
在文献[1,P.141]的自测题(二)中解答题4说:“有一位探险家,用6天时间徙步横穿沙漠.如果一个搬运工人只能运一个人4天的食物和水,那么这个探险家至少要雇用多少名工人?”书后[1,P.187]的答案为需要2个搬运工,其解答如下:“探险家从起点出发,自带4天食物和水.搬运工从终点出发,其中一个搬运工带4天的食物和水走二天后,放下一天的食物和水返回.另一个搬运工带4天的食物和水走一天,放下两天的食物和水返回.所以,探险家至少要雇用2个搬运工.”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在数学学习中,碰到了一个问题,原题如下: 直线ax+by+b-a=0与椭圆x^2/a^2+y^2/b^2=1总有交点,则a,b满足( ).  相似文献   
10.
1 对本章教与学的基本认识 1.1 本章内容的数学分析 <立体几何初步>是新课程必修2的一章内容,也是高中学段立体几何部分的起始课程,它在土木建筑、机械没计、航海测绘等大量实际问题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与传统的立体几何体系相比,新课程对立体几何的体系结构作了重新设计,从对空间几何体的整体观察人手,通过直观图、三视图,认识空间的基本几何体(柱、锥、球、台),再研究组成空间几何体的点、直线和平面.这种安排降低了立体几何学习入门难的门槛,强调几何直观,突出具体几何模型的使用,适当淡化几何的推理论证,有助于帮助学生通过直观、具体的模型过渡到抽象定义,从自然语言过渡到数学语言,逐步习惯用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进行表达和思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