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化学   7篇
力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反应体系中添加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的IZM-2分子筛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负载Pt的双功能催化剂,并在连续微型固定床反应装置上考察了该催化剂对正十二烷加氢异构反应的催化性能.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比表面积(BET)测试结果表明,添加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后,IZM-2分子筛颗粒的尺寸聚集效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介孔孔容和比表面积增加;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和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表征结果表明,IZM-2分子筛添加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后,Pt的还原性降低,同时强酸位减少.表面活性剂的加入使催化剂的介孔孔容和比表面积增大,中强酸位减少,从而抑制了裂化反应的发生,致使IZM-2分子筛的加氢异构选择性提高,异构烷烃的产率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
苯并三氮唑及其衍生物在菜籽油中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利用四球试验机考察了苯并三氮唑及其衍生物在菜籽油中的摩擦学性能,并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观察磨斑表面的化学组成和形貌。结果表明,苯并三氮唑在菜籽油中有良好的抗磨作用,在其分子中引入长链烷基虽然提高了其在菜籽油中的溶解度,但却降低了其抗磨减摩性能,这主要是由于苯并三氮唑有效成分的减少以及添加剂和基础油之间的竞争吸附所致。  相似文献   
3.
三聚氯氰与N, N-二烷基荒氨酸钠盐的取代反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不同烷基的N,N-二烷基荒氨酸钠盐与三聚氯氰进行取代反应,合成了四个新化合物,产物结构经元素分析,IR,MS和^1HNMR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反应得到的不完全是预想的三嗪的三荒氨酸取代产物,而是具有三种不同结构的产物,并对这一反应可能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六元含氮元环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对其抗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和SRV微动磨损试验机上考察了5种六元杂环化合物(吡啶、吡嗪、嘧啶、哒嗪、三嗪)润滑油添加剂的抗磨性能,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了摩擦表面元素的化学状态.结果表明,这5种化合物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改善基础油的抗磨性能,其作用效果依次为嘧啶>哒嗪>均三嗪>吡嗪>吡啶.磨损表面N元素主要以未分解的六元N杂环化合物或分解的有机胺以及硝基或亚硝基化合物形式存在.在摩擦磨损过程中,含N杂环化合物不仅在金属表面发生了物理吸附和化学络合吸附,还在边界润滑条件下发生了开环反应.其抗磨减摩机理与杂环化合物的化学键长及共振能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5.
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一种含硫和磷的苯并三氮唑衍生物 BDDP作为菜籽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 ,在热重分析仪上考察了其热稳定性能 ,并通过钢球磨损表面的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探讨了其在菜籽油中的减摩抗磨和极压作用机理 .结果表明 ,所合成的添加剂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很高的承载能力 ,可以明显改善菜籽油的抗磨性能 ,是一种潜在的可生物降解润滑油添加剂  相似文献   
6.
A new iodiplumbate polymer [(AOD)(Pb216)]n 1 (AOD = O-protonated 4-azonia-7- oxaspiro(4,5) decane quaternary ammonium) was synthesized by self-assembly reaction of AOD-I, Pb(NO3)2 and NaI, and structurally determined. Compound 1 crystallizes in the hexagonal system, space group P3, with a = 18.2704(8), c = 8.1663(6) A, V= 2360.8(2) A3, Z = 3, De = 2.783 g/cm^3, F(000) = 1686, C8H17I6NOPb2, Mr = 1319.03, μ(MoKa) = 16.562 mm^-1, the final R = 0.0535 and wR = 0.1793 for 4943 observed reflections with I 〉 2σ(I). In compound 1, three independent (PbEI6)^2-n infinite chains in each unit cell shape the sketch of compound 1 under the template of AOD-H^2+ cation. Each (PbaI6)^2-n chain generates from the face-sharing of distorted PbI6 octahedra. (PbEI6)^2-n polyanions interact with AOD-H^2+ cations by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 in the crystal to feature a so-called hybrid structure. Compound 1 was further characterized with IR, elemental analysis, fluorescence spectrum and therm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crystal structure data, DFT calculation was carried out to reveal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compound 1.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石墨烯对成品润滑油中原有添加剂体系的影响,判断其作为添加剂的应用可行性,本文中采用多层石墨烯与两种成品润滑油制备了石墨烯分散液. 利用MS-10A型四球摩擦试验机与TE77长行程高频往复摩擦试验机测试了不同接触方式下石墨烯分散液的摩擦学性能;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旋转氧弹试验仪、高压差示扫描量热仪和成焦板试验仪等仪器对体系的分散稳定性与理化性能进行评价. 试验结果显示:石墨烯在润滑油中无法保持长时间的分散稳定性,且对成品润滑油的各项应用指标无明显的提高作用,某些条件下甚至降低了油品的原有性能. 分析表明:石墨烯的加入干扰了原有体系的平衡性和稳定性,无法与成品润滑油的添加剂体系发挥良好的协同作用,同时,石墨烯的规模化制备成本远高于常用润滑添加剂,因此结合上述研究结果可知,石墨烯材料目前尚不具备作为成品润滑油添加剂的可行性,其存在的诸多问题还需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油脂氧化安定性几种分析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主要论述碘值法、过氧化值法、折光率法、电导率法等几种油脂氧化安定性的分析方法在85℃下不同的效果 ,以及电导率法在75℃至120℃的效果。结果表明85℃时的碘值变化不规则 ,过氧化值变化幅度非常小,折光率基本不变 ,而电导率则有一个规律性的明显突变 ,这代表了油脂氧化诱导期的结束 ;进一步对电导率法进行一系列的温度试验,证明当氧化温度不高于90℃时,电导率会产生突变点。若氧化温度高于90℃则电导率无突变 ,且油脂短时间内会有聚合物生成 ,所以,电导率法适用的温度范围是低于90℃。  相似文献   
9.
胡文敬  李久盛 《化学学报》2022,80(3):310-316
现代汽车工业的发展以及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对车用润滑油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摩擦改进剂在提高发动机油减摩性能及燃油经济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有机钼化合物作为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摩擦改进剂, 会增加油品热氧化沉积物的生成, 且油品氧化会导致其减摩性能下降. 针对摩擦改进剂所存在的诸如有害元素、灰分及活性吸附位点有限等问题, 设计并合成了两种双/三氮杂冠醚化合物, 将活性氮原子及长链烷基引入冠醚结构中以提高吸附性能和油溶性, 并研究其作为摩擦改进剂的减摩和抗磨性能. 结果表明, 所合成双/三氮杂冠醚能有效降低油品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 其中含有吡啶结构的三氮杂冠醚表现出更优的摩擦学性能, 可使摩擦系数和磨损率相对于基础油分别降低8.8%和42%. 机理分析表明, 所合成的双/三氮杂冠醚化合物能够在钢表面发生不同程度的吸附, 并进一步发生摩擦化学反应形成润滑保护膜, 防止滑动表面微凸体的直接接触进而改善摩擦学性能.  相似文献   
10.
结合环境友好润滑油产品的开发工作,利用高压差示扫描量热法(PDSC)研究了3种典型抗氧剂T501(2,6-二叔丁基对甲基苯酚)、T531(N-苯基-α-萘胺)和DNA(二壬基二苯胺)对菜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并考察了浓度对抗氧剂作用效果的影响。结果证明,PDSC是一种快速简便评价基础油氧化稳定性的方法,适用于抗氧剂的筛选工作。另外,根据阿仑尼乌斯公式计算了不同油样氧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