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力学   14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清华大学的材料力学(含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当时从因才施教的角度提出"分层次"教学,同时开展启发式教学。改革的措施以及成果,均已见之于当时的相关报刊,在校内外都有一定的影响。自1996年开始,我们三校作为教育部"面向21世纪力学课程教学内容与体系改革"项目的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包括教材建设在内的一系列成果,大大推动了我国  相似文献   
2.
X射线法测试1500m^3乙烯球罐焊接残余应力的现场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张亦良  程咏梅 《实验力学》1997,12(1):162-168
本文应用X射线应力仪对CF-62钢制乙烯球罐焊接残余应力进行了现场测量,解决了大型球罐的残余应力现场测试过程中的技术问题,结果表明焊后残余应力水平较高而热处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2000m^3在役压力容器应力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钢制2000m^3球罐实际运行一年后的应力状况,对球罐的残余应力及工作应力进行了现场测试,发现球罐虽经过整体热处理,但局部残余应力仍较高等问题,并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4.
压力机焊接残余应力的状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亦良  徐学东 《实验力学》1999,14(3):341-346
对 2000k N 及 1500k N 压力机焊后残余应力状态进行了测试分析,并对用振动法和热处理两种方法进行消除残余应力的效果进行了现场测试及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5.
再生器、沉降器残余应力状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炼油厂催化系统的再生器、沉降器残余应力状态进行现场测试分析,并对出现缺陷处、装置焊接成型过程中的强力组装处等典型部位进行测试,分析了出现缺陷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钢制 2 0 0 0 m3球罐实际运行一年后的应力状况 ,对球罐的残余应力及工作应力进行了现场测试 ,发现球罐虽经过整体热处理 ,但局部残余应力仍较高等问题 ,并进行了对比分析 .  相似文献   
7.
杨颂  李谦  张亦良  李晓阳 《实验力学》2006,21(6):703-709
医学界为攻克脊柱压缩性骨质疏松难题,试图应用一种钢质网状可变球型(简称GWQ)机构,将其植入人体脊椎,通过有效变形达到支撑已经压缩的脊椎、恢复人体原高度之目的。针对该机构目前没有力与位移定量关系的现状,本文自行设计制作了GWQ测量传感器,将机构的空间受力问题转化为悬臂梁的弯曲变形问题,定量讨论了机构在三维空间不同位移约束条件下,各方向力与位移的关系,确定了机构三维空间中最优的工作方向,得出了驱动力与该方向上位移的关系曲线。结果表明在机构所置三维空间中,要使其工作效率最高,应选取y向为工作方向(沿脊柱方向),z向为施加外力方向。x、y向初始距离的比值n应大于0.8,驱动力一定时,工作力与n成正比。驱动力Fz与Z向位移Δlz成正比关系,但其变化率随Δlz的增大而减小。临床应用时可根据对该位移的监测实现对驱动力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高压气瓶工艺残余应力测试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亦良  徐学东  葛森 《实验力学》2004,19(2):194-199
用X射线及磁记忆两种方法对压缩天然气的高压气瓶应力状态进行了系统分析,对一个气瓶整体制造工艺中的残余应力变化用X射线法进行了跟踪检测。考察了气瓶锻造后、淬火后及回火后外表面的残余应力状况,对相同测点进行了三次应力测试。为准确找到测点位置并寻求两种方法之间关系,在每次应力测试之前,均用金属磁记忆方法进行了先期检测。结果表明:锻造后应力水平不高,但磁记忆曲线有小幅波动,显示应力不均匀;淬火后表面具有较大压应力,最大达到0.86σS,且磁场亦有较大变化,个别点有明显应力集中;回火处理有效地消除了淬火残余应力,最大值小于0.17σS,应力均匀化,磁记忆曲线几乎无波动,效果良好。而从定量角度,残余应力和磁记忆两者之间没有明确的对应关系。对于磁记忆所显示的磁场强度变化处,用X射线法进行残余应力测试,结果并没有显示出较高的应力水平。说明两种方法不可互相替代,但以其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可做互相补充。  相似文献   
9.
姜公锋  孙亮  张亦良  陈钢 《实验力学》2014,29(5):573-578
应变强化是不锈钢压力容器结构实现轻型化的重要途径,而应变强化内压的确定则是应变强化技术的核心。为了能够更准确有效地达到结构应变强化的目的,对循环加载的应变强化方式进行了研究。通过304不锈钢材料的室温单轴棘轮试验,建立了应力比R0条件下的棘轮安定曲线。根据Mises等效原理,利用该曲线通过一次弹塑性有限元分析直接获得结构在循环载荷作用下的强化内压和产生的塑性应变,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说明运用循环加载的应变强化方式可以有效地达到应变强化的目的。在达到相同的应变强化程度要求下,该方法降低了强化内压,因此可以减小过载加压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在以综合设计型大实验为主的材料力学提高教学模式中,将科研课成果转化 为实验教学资源,采用完全开放式方法,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具有明确工程背景的实验,加强 工程概念及工程意识的同时,全面考察并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包括多学 科的知识学习与运用, 培养了科学思维方式及创新精神. 通过实验论文及考试方法等系列改革, 兼顾``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保证全体学生受益. 文中还列举了几个学生自行设计的 创新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