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6篇
力学   29篇
  2025年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分析前五届全国力学竞赛中《材料力学》试题的基础上,对竞赛主要题型进行了总结,并给出了相应例题的解题方法和思路,最后指出了参赛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2.
3.
将力学史研究中的相关案例引入材料力学实验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凸显力学知识的实用性和贯通性,提高教学效果。国防科技大学老亮先生是国内知名的材料力学史专家,他编著了《中国古代材料力学史》,书中既包括详实史料又具有现代分析,如发现了中国古代关于力与变形成正比关系(弹性定律)的记载比胡克定律早约1500年,同时还深刻全面地探讨了我国历史上力学与工程技术的密切联系。老亮先生的著作根据材料力学体系整理并评估了我国古代科技成就,这对于材料力学课程的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拟探究老亮先生研究中的史例在材料力学实验课程中的应用,通过特色案例教学提升授课质量,打造精品课程。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含压电片层合板的有限元动力学模型.以位于压电层上下表面处的电场强度和层间电压为未知量,给出了三次函数的电势分布模式,采用Reddy的高阶剪切理论描述板的位移场,假设板厚度方向的正应力为零给出了减缩的本构方程,采用有限元方法,基于Hamilton原理导出结构的动力学方程,然后用静态缩聚的方法压缩掉电场自由度和次要的位移自由度.最后用四边形矩形单元求解了一对称铺层和非对称铺层悬臂板的固有频率,并与ANSYS结果对比验证了本文模型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5.
约束层阻尼板动力学问题的半解析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条形传递函数方法(SDTFM)得到了约束层阻尼(CLD)板动力学问题的半解析解.首先对CLD板沿纵向离散成多个条形单元,基于Hamilton原理推导出条形单元的刚度矩阵和质量矩阵,仿照有限元法组集得到系统的总刚度矩阵和总质量矩阵.经Laplace变换后引入状态向量,采用分布参数传递函数方法在状态空间内建立CLD板的控制方程并进行求解.最后以对边固支和悬臂CLD板为例,得到了板的动力学特性和频响曲线,并与NASTRAN或相关文献结果进行了比较,吻合良好,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从推导过程和算例可以看出,该方法所需的单元数目少,获得的是半解析解,计算效率高且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6.
万军  唐国金  李道奎 《力学学报》2009,41(4):503-517
提出了一种计算二维有限变形弹塑性摩擦接触问题形状设计灵敏度的算法. 采用主动集策略和mortar方法处理接触边线上的约束条件. 在mortar接触边线的切线和法线方向上采用相同的名义罚函数,提出基于名义罚函数的移动摩擦锥算法来正则化接触约束条件,发展了一种新的二维多体有限变形摩擦接触算法. 在此基础上, 通过将离散形式的摩擦接触问题控制方程对形状设计变量微分,得到了该路径相关问题的直接微分法解析设计灵敏度计算格式, 其节点位移灵敏度方程在每个增量步不用迭代、直接求解. 与国际上现有的二维多体有限变形摩擦接触问题的解析设计灵敏度算法相比,本算法不需分解为法向和切向推导,表达式较简洁,便于编程实现. 数值算例验证了算法的精度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以力学竞赛促进基础力学教改的创新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组织与辅导力学竞赛为契机,促进基础力学教学改革. 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力学素养与创新能力,围绕如何创新基础力学教学新模式,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动力、改革教学实验、提升力学课程建设等方面介绍了基于大学生力学竞赛培养力学人才与促进高校基础力学教学改革的基本做法、实践效果与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第六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初试(个人赛)题型的分析,结合试题的参考答案、评分标准以及笔者阅卷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错误解答,指出参赛大学生在参赛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崔达  张鸣昊  李道奎 《力学学报》2024,56(10):2888-2901
复合材料弯扭耦合结构在前掠翼飞机机翼的结构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现有研究主要基于对称铺层复合材料设计弯扭耦合结构, 存在设计域窄及耦合效应不足等问题. 非对称铺层复合材料有望解决上述问题, 但因其易产生固化变形, 目前未能在工程实际中得到应用. 文章首先引入层合板的几何因子和材料常数, 推导了拉剪多耦合效应层合板的湿热稳定解析条件; 其次, 利用湿热稳定的拉剪多耦合效应层合板构造了变截面弯扭耦合盒型结构模型, 并利用遗传算法-序列二次规划(genetic algorithm-sequential quadratic program, GA-SQP)混合优化算法实现了结构的非对称铺层优化设计, 使得结构在不发生固化变形的同时显著提升了耦合效应; 然后, 对弯扭耦合结构的湿热稳定性和弯扭耦合效应进行了数值仿真验证, 并利用Monte Carlo方法进行了耦合效应的鲁棒性分析; 最后, 设计并完成了弯扭耦合效应的测量试验, 验证了理论设计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结果表明: 当铺层角度满足湿热稳定条件时, 非对称弯扭耦合结构不会发生固化变形; 非对称铺层设计可以显著提升耦合效应, 最大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李道奎  丛广年 《力学与实践》2008,30(1):106-107,22
通过对第6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题型变化的分析,指出在力学竞赛辅导中应对大学生加强培训或培养的方面,最后对辅导老师提出相应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