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0篇
化学   89篇
物理学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凝胶网格共沉淀法制备Cu/ZnO/Al2O3合成甲醇催化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工业污染和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及能源危机和资源危机的日益严重,以二氧化碳为原料催化合成甲醇等化学品已成为C;化工研究中最重要的前沿课题之一[‘-’j.CO。加氢合成甲醇的研究虽已有  相似文献   
2.
自 1 95 9年 Smidt等 [1]发现均相 Pd Cl2 - Cu Cl2 体系可高效率直接选择性氧化乙烯制乙醛以来 ,Wacker催化过程已成为乙醛工业生产的主要方法 .为解决 Wacker催化体系腐蚀性强及催化体系与产物难以分离等弊端 ,将均相 Wacker(Pd Cl2 - Cu Cl2 )催化剂固载化成为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2 ] .多相Wacker催化剂不仅成功地应用于选择性氧化低碳烯烃制醛和酮 [3 ,4 ] ,还用于 CO深度氧化 [5~ 7] .碳酸二甲酯 (DMC)的合成与应用研究是目前绿色化学前沿课题 .在众多的 DMC合成方法中 ,常压气相法因其工艺简单、对设备无腐蚀以及产品易分离…  相似文献   
3.
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组成为Ni2.52B(原子比)的超细非晶态合金,并用AES研究了氩刻时间,温度及氧对其表面组成的影响,发现其表面存在硼化和氧化物硼两种硼物种;氧优先氧化表面的硼物种,并导致表面镍物种量的下降;对样品的热处理可导致表面可导致表面组成发生突变,镍物种量几乎消失。  相似文献   
4.
5.
本文在无机氧化铝膜的基础上掺入钯, 用sol-gel法制得钯-氧化铝/陶瓷复合膜, 将该膜用于乙醇脱氢制乙醛反应, 分别考察了反应温度、乙醇进样量以及内管惰性气体吹扫气流对乙醛产率的影响, 并在相同条件下比较了常规反应器及单纯氧化铝膜反应器的结果。实验数据表明, 氧化铝膜中掺入钯后可显著提高乙醛产率。本文测定了该复合膜的H2/Ar分离系数、孔径分布, 并利用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6.
王晋海  邓景发 《催化学报》1994,15(4):250-256
用超高真空程序升温反应谱和瞬时应答方法研究了乙二醇在电解银表面的氧化,实验表明,室温下乙二醇吸附在电解银表面,并在343K分解给出一组产物群,预吸附氧与乙二醇反应时,在343K,433K和612K处给出三组产物群,它们分别对应于不同的表面反应,并给出了电解银催化乙二醇制乙二醛的活性结果。  相似文献   
7.
铅修饰Pd/Al2O3催化剂上环戊二烯的选择加氢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8.
银-磷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和表面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解银是醇氧化制醛的有效催化剂,已广泛用于甲醛、乙醛和乙二醛等工业生产.在反应过程中,醇被深度氧化生成二氧化碳的副反应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醛的选择性和产率的进一步提高.实验证明,在纯净的电解银中添加微量磷化合物作为助催化剂,能有效抑制副产物的生成.为了探索这类反应中助催化剂的作用,我们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离子体火焰发射光谱(ICP-AES)和程序升温反应(TPR)等手段,与活性测试数据结合,对Ag-P催化剂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如何使化学系基础课物理化学和结构化学的课程内容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从而做到宏观知识和微观知识相互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物理化学课程体系的具体教学改革实践以及新的设想。其目的是为了提高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改善整个化学系的基础课课程结构,更好地适应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用载流法研究了Mo~4O~12(O~2) [简作Mo~4(O~2)~2] 与HSO 在酸性条件(4×10^-3~0.5mol·dm^-3)下的反应动力学,并提出了反应机理.反应经历下列历程:Mo~4(O~2)~2+H~2O Mo~4(O~2)(OOH)(k~1,k~-1) Mo~4(O~2)(OOH)+HSO Mo~4(O~2)OOSO~2+H~2O(k~2,k~-2) Mo~4(O~2)OOSO~2+H~2O Mo~4(O~2)+H~2SO~4(k~1,k~-1)中间产物Mo~4(O~2)再以相同机理继续与HSO 反应.由机理,得到了[S(IV)/k~观察与[H^+],[S(IV)]之间的线性关系式以及20℃时的动力学参数:K~1=7.4±0.3dm^3·mol^-1·S^-1,k~-1/k~2=(5.8±0.5)×10^-2和k~-2/k~3=(1.4×0.8)×10^-4.配合物Mo~4(O~2)~2中(O~2)基质子化是决定反应速度的关键步骤.用此机理讨论了Thompson研究的 MoO(O~2)~2与HSO 的反应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