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化学   25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丁孟贤  徐正炎 《应用化学》1994,11(3):107-111
用裂解气相色谱法研究PMR型聚酰亚胺前体在反应中的化学变化过程,以裂解产物醇和环戊二烯的生成率表示酰胺化或酰亚胺化及交联的程度,结果表明,酰胺化或酰亚胺化在50℃以下不发生,在180~220℃完成,降冰片烯端基在150℃以下不发生交联反应,在280℃,10~18小时可完成交联反应。  相似文献   
3.
简易热丝裂解气相色谱是最先发展的一种裂解色谱方法。其裂解器的主要优点是装置简单、操作简便、温度连续可调等;而其缺点一般认为二次反应较多、裂解的重复性较差。早期国外除了用作定性鉴定外,也用于定量分析上,但报导少而不详。本工作采用改进的简易镍铬热丝裂解色谱法,通过较严格地控制实验条件,主要包括样品用量、样品厚度、操作过程,以及裂解和色谱条件等,对多种高聚物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获得了良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徐正炎 《色谱》1990,8(2):88-92
近年来,随着裂解装置的不断完善,色谱分离技术和电子技术的日新月异,促进了PGC法向着高性能化发展。在70年代开始,Liebman和柘植新等在使用玻璃毛细管柱的基础上,进而采用融熔石英毛细管柱及微型管式炉等高性能裂解器,提出了高分辨裂解色谱法,从而把PGC法及其在高分  相似文献   
5.
粉末固相氯化聚乙烯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工作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裂解气相色谱和示差扫描量热等技术研究了粉末固相氯化聚乙烯(CPE)的结构。结果表明,在氯含量达到50%以前的氯化过程是受阻型取代机理,所得CPE的分子链主要以—CH2—和—CHCl—基团组成;在氯含量超过50%以后,有—CCl2—基团产生,但量极少,反应机理较为复杂。氯化后试样的结晶性能的变化不同于水相悬浮氯化的产物,亦不同于溶液氯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徐正炎 《色谱》1990,8(1):21-24
PGC法除了在高分子领域中的应用外,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就是生物医学方面。1963年Oyama首先提出用PGC法探索火星上的生命物质和分类微生物。1965年Garner、Reiner等应用该法鉴别分类微生物获得了良好的结果。之后随着方法的不断改进,应用上日益得到发展。在生物和微生物方面,从最初的细菌分类,逐步扩展到病毒、蛋  相似文献   
7.
8.
徐正炎  杨继华 《分析化学》1995,23(2):194-196
用裂解色谱法研究了不同环化度的环化顺1,4聚丁二烯,建立了测定CPBd环化度方法,分析了不同实验条件下生成的CPBd的环化度,结果与NMR测定值一致。  相似文献   
9.
采用聚偶氮酯引发剂,合成了聚苯乙烯/聚丙烯酰胺嵌段聚合物(PSt/PAM)。考察了含偶氮基聚苯乙烯预聚物(pre-PSt)在1,4-二氧六环中引发AM的聚合反应行为,讨论了影响第二单体转化率和聚苯乙烯均聚物含量的因素。用元素分析、溶解性、红外光谱、DSC、TG和裂解色谱表征了PSt/PAM嵌段聚合物。  相似文献   
10.
顺1,4-聚丁二烯在不同溶剂中的环化反应及其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烯丙基氯 一氯二乙基铝 (CH2 CHCH2 Cl AlEt2 Cl)催化体系研究了顺 1 ,4 聚丁二烯在不同溶剂(三甲苯、二甲苯、甲苯、苯和环己烷 )中的环化反应 .结合环化产物红外光谱的测定 ,提出芳烃溶剂分子经受阳碳离子亲电取代作用而参与环化的机理 ,以此解释了若干实验事实 ,并对已有文献报道进行了讨论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