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化学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稳态荧光探针法测定临界胶束聚集数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以芘为荧光探针、二苯甲酮为猝灭剂,用稳态荧光探针法测定了SDS和AS的胶束聚集数(Nm).以芘的饱和水溶液为溶剂配制表面活性剂溶液,二苯甲酮的适宜浓度取小于1.00 mmol•L-1时,可以获得满意的实验结果.当表面活性剂溶液浓度为5~9倍cmc时,Nm随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大而线性增大,而随温度的变化略有波动.cSAA=cmc时,Nm值为一本征值,定义为临界胶束聚集数[Nm].[Nm]值可从Nm-cSAA实验曲线外延得到.25℃时SDS的临界胶束聚集数[Nm]为57;40℃时SDS的[Nm]为49,AS的[Nm]为55.  相似文献   
2.
用表面张力 (γ)法研究了非电解质聚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或聚乙二醇 (PEG)与烷基硫酸纳同系物中十四烷基硫酸钠 (SMS)、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及十烷基硫酸钠 (SDeS)间团簇化临界浓度的变化规律 .上述软物质团簇的γ lgc曲线均具有双拐点即拟双平台特征 ,表明在双拐点之间非电解质聚合物与烷基硫酸钠形成软物质团簇 .对应于双拐点有两个表面活性剂临界浓度值c1 和c2 ,且符合c1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烷基硫酸钠同系物(ROSO3Na)与聚乙二醇(PEG)及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γ-lgc曲线的双拐点特征,根据拟双平台现象求得烷基硫酸钠同系物对大分子的饱和簇集量Γ∞(mmol/L)和比饱和簇集量[Γ∞].由Γ∞-cP回归方程的斜率得到ROSO3Na-PEG及ROSO3Na-PVP体系的[Γ∞]reg分别为0.394和0.415m/n.[Γ∞]随表面活性剂疏水基链长、大分子分子量及浓度的变化均很小,t检验结果表明回归值[Γ∞]reg与实验值[Γ∞]exp之间无明显差异,因此超分子相互作用参数[Γ∞]可以被视为不变量.烷基硫酸钠同系物的类胶束与大分子形成软物质团簇的作用方式为静电超分子自组装.  相似文献   
4.
将对应于γ-logc双拐点体系第一拐点c1的Np定义为第一临界类胶束聚集数[Np]1。实验结果表明,[Np]1是依赖于表面活性剂结构以及大分子结构的不变量或结构本征值,不随大分子分子量和大分子浓度变化而改变。  相似文献   
5.
一种新的催化方法:微波辐射-酶耦合成催化有机合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蔡汉成  方云  夏咏梅  蔡琨 《有机化学》2003,23(3):298-304
微波辐射和酶催化是现代有机合成化学中两种强有力的催化手段。目前一种新 的研究动向是将两者结合起来用于催化有机合成反应,这种新型催化方法可以被称 作微波辐射-酶耦合催化(MIECC)。由MIECC方法催化的有机合成反应可以被分为 湿法和干法两大类型。介绍了这一新型耦合催化方法的研究进展以及一些典型 MIECC反应。对MIECC反应中可能存在的耦合催化机理,即微波在生物催化体系中的 “非热效应“进行了初步理论探讨,同时展望了这种新的耦合催化方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