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10篇
综合类   1篇
物理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是中重稀土的主要来源,它的开发一直受到稀土工业的极大关注。评述了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的成矿原因、矿床特征、稀土矿物在矿体垂直剖面中的组成和分布,以及矿石含水的多样性、酸碱缓冲性、吸附离子的稳定性和吸附离子的可交换性等理化性质。阐述了稀土离子在风化体系中的迁移富集规律和所形成的稀土配分特征。介绍了池浸、堆浸和原地浸出三代浸取工艺演化过程的科技进步,探讨了稀土浸出机制及浸出过程的强化,比较了几种浸取剂的浸取效果,简述了前两代工艺留下的采矿区和堆场区的植被恢复与土壤修复。结合原地浸出工艺的生产实际,提出了今后开发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氟碳铈矿提取稀土的绿色化学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氟碳铈矿是稀土工业的重要原材料,目前从氟碳铈矿提取稀土主要采用酸法工艺,该工艺虽然稀土回收高,但流程长,试剂消耗长,成本较高,同时酸法产生HF及废酸碱污染环境。因此寻找低成本,低污染的绿色化学处理工艺是近几十年中人们一直努力的方向。本文系统介绍了氟碳铈矿分解工艺的发展,并着重介绍邓氯化铵法提取氟碳铈矿稀土的的新工艺。该工艺采用盐类分解并氯化氟碳铈矿,直接用水浸取回收稀土,不引入酸和碱,提高了反应选择性,减轻了稀土在稀土杂质分负荷,降低了化工材料消耗,简化了工艺,提高了回收率,是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工艺。  相似文献   
3.
二氧化铈的氯化反应机制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通过考察反应温度,时间及NH4Cl用量对CeO2氯化的影响以及CeCl3.7H2O的热分解行为的研究,对CeO2的氯化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CeO2在空气氛下采用NH4Cl氯化,在300℃下其氯化率达到80%左右,更高的温度反而不利于CeO2的氯化,这主要是由于CeCl3.7H2O的热分解造成的。同时CeO2的氯化并不是NH4Cl产生HCl发生氰化,而是NH4Cl直接参与反应,生成中间化合物CeOCl,然后转化为CeCl3.CeCl3.7H2O的热分解及热分析研究进一步说明了CeOCl的存在,因此采用NH4Cl氯化CeO2时,一方面应控制反应温度及反应时同,同时,过量的NH4Cl有利于CeCl3形成。  相似文献   
4.
我国超细铜粉研究及生产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目前超细铜粉制备方法,包括球磨法、等离子体法、γ射线辐照射法、雾化法、超声电解法、电解法、微乳液法、溶胶-凝胶法、化学还原法等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采用的预还原-复合还原法.同时,对我国的铜粉消费与生产现状作了分析,并对我国今后超细铜粉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我国风化淋积型稀土矿中稀土赋存状态及配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中稀土的赋存有水溶相,离子相,胶态相和矿物相。以离子相为主,占稀土总量的80%,胶态相和矿物相较少只20%。4种相态中的稀土配分存在差异,稀土配分均以中重稀土为主,大约占稀土总量的60%以上,其中离子相稀土配分的中重稀土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生物柴油;超临界甲醇;萃取;酯交换法;油菜籽;原位  相似文献   
7.
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振动圆二色谱仪(VCD)测量氧化槐果碱固体的红外光谱和振动圆二色谱。采用密度泛函方法(DFT)分别在B3LYP/cc-PVTZ和B3LYP/6-311+G(d, p)水平下,对气相中氧化槐果碱分子结构进行了优化,然后在相同水平下计算了氧化槐果碱的红外光谱(IR)以及振动圆二色谱(VCD)。将实验谱图与理论计算谱图进行对照,以确定氧化槐果碱的实际构象以及构象分布。由对比结果可知:采用B3LYP/6-311+G(d,p)水平下,以吉布斯自由能进行玻尔兹曼加权平均后的理论IR和VCD谱图与实际光谱图最为接近,说明在常温下氧化槐果碱具有A/B-trans C/D-trans和A/B-trans C/D-cis两种优势构象,且玻尔兹曼分布显示两种构象均以一定比例共存,且通过对氧化槐果碱的两种优势构象分析,发现A/B环的立体结构为:椅式-椅式,C/D环的立体结构为:椅式-沙发式。  相似文献   
8.
根据化学反应原理考察了不同混合酸成分在化学滴定时相互影响,提出用化学滴定测定混合酸的连续工艺和计算公式,达到简单、快速、准确测定混合酸各组分浓度的目的.采用本法,对某电镀企业提供的未知多组分混合酸进行滴定,结果显示:混合酸主要含有硝酸、硫酸和氢氟酸,而不含铬酸、盐酸和磷酸;其中,硝酸、硫酸和氢氟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52%,89.46%,0.193 5%.经化学沉淀法和离子色谱法对混合酸中各种酸含量进行验证,证明本方法能够满足实际测定需求.  相似文献   
9.
氯化铵焙烧法从氟碳铈矿提取稀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介绍了选择性氯化铵焙烧法分解氟碳铈稀土矿提取稀土的新工艺.在该工艺中首先将氟碳铈稀土矿与脱(固)氟剂Na2CO3(MgO)混匀后高温焙烧进行脱(固)氟,然后通过NH4Cl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分解成HCl使矿物焙砂中的稀土氯化,最后用热水浸出稀土氯化物.本文综述了选择性氯化铵焙烧法提取稀土的热力学基础、动力学、脱(固)氟机理及氯化反应机理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采用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法研究高温高压下CO H2在Rh-Mn-Li/SiO2催化剂上合成乙醇的反应中间体和反应机理,结果显示:2 922 cm-1,2855 cm-1两峰主要是由乙醇合成前体卡宾H2C=M的振动造成的;250℃,3.4 MPa时卡宾能在催化剂表面快速大量形成,反应后吹扫实验显示卡宾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并不相同,部分吸附较弱易脱附;部分吸附较强,在催化剂表面以相当稳定的形态存在,难以脱附;因此可能存在部分惰性卡宾,其不参与反应却占据了催化剂的部分表面,降低了催化剂的反应活性.250℃时,压力从0.5 MPa升高到3.0 MPa时,产物中CO2和CH4的含量降低,而乙醇的含量增加;反映出压力是影响反应产物分布的重要因素,压力提高能增大乙醇在产物中含量;同时也揭示出在该催化剂上CO2、CH4的生成路径与乙醇的生成路径存在着竞争性,压力是影响反应路径选择的重要因素.实验结果还表明卡宾的形成不是合成乙醇的速控步骤,而乙酰基能否大量形成则决定着乙醇产生的快慢.经过红外光谱分析后认为"CO缔合-卡宾-乙烯酮-乙酰基-乙醇"应是Rh基催化剂上合成乙醇较为合理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