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化学   2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同步荧光光谱法测定人体尿液中加替沙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尿样中加替沙星在不同酸碱条件下的荧光特性,发现在中性水溶液中加替沙星的荧光较弱,荧光发射峰位于450 nm,尿样背景荧光发射峰位于370 nm。由于加替沙星与尿样背景荧光的发射波长部分的重叠,尿样中的加替沙星采用通常的荧光光谱法无法测定。当pH=4.1时,加替沙星的荧光发射显著增强,荧光发射波长由450 nm红移至478 nm,同时尿样背景荧光反而由中性水溶液中的370 nm紫移到355nm。据此建立了一种无需分离直接测定尿样中加替沙星的同步荧光光谱新方法。选择△λ=90 nm,在优化条件下,测定加替沙星的线性范围为0.12~3.2μg.mL-1,检出限为0.04μg.mL-1。方法用于尿样中加替沙星含量的测定,其回收率为92.6%~96.8%,相对标准偏差为1.6%~2.4%。  相似文献   
2.
采用荧光光谱法和核磁共振技术(1H NMR)研究了葫芦[7]脲(CB[7])与盐酸巴马汀(PAL)之间的超分子作用,无荧光的CB[7]可以与弱荧光的PAL相互作用形成1∶1的主客体包结配合物,同时产生强大的荧光发射,其包结稳定常数K=1.18×105 L.mol-1。热力学常数△G、△H和△S计算结果说明反应是焓变驱动。分子模型通过高斯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在能量最小化结构中,PAL分子中含甲氧基的异喹啉部分进入CB[7]的疏水空腔,形成内包结物。苯环和异喹啉环的二面角从23.37°变为-8.09°。从而确定了PAL在CB[7]存在下产生强大的荧光发射的主要因素。此外,1H NMR研究和分子模型计算推导出了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确定了包结配合物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