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   6篇
物理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1.
以5-((萘-1-基甲基)氨基)间苯二甲酸(H2L)与Cd2+通过溶剂热法合成出二维层状金属有机骨架[Cd (L)(H2O)]·H2O (1)。结构分析显示层与层之间通过π-π和C—H…π相互作用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值得注意的是,1在酸性条件下发光会显著增强,这可用于选择性的检测酸性氨基酸,1对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的检测限分别为3.88和5.43 μmol·L-1。  相似文献   
2.
3.
吴艳南  徐明  吴定才  董成军  张佩佩  纪红萱  何林 《物理学报》2011,60(7):77505-077505
采用溶胶-凝胶旋涂法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了Co,Sn掺杂ZnO系列薄膜.通过金相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Co与Sn掺杂对薄膜的表面形貌和微结构的影响.XRD结果表明,所有ZnO薄膜样品都存在(002)择优取向,特别Sn单掺ZnO薄膜的c轴择优取向最为显著,而且晶粒尺寸最大.XPS测试表明样品中Co和Sn的价态分别为2+和4+,证实Co2+,Sn4+进入了ZnO的晶格.室温光致发光谱(PL)显示在所有的样品中都有较强的蓝光双峰发射和较弱的绿光发 关键词: ZnO薄膜 溶胶-凝胶 掺杂 光致发光  相似文献   
4.
建立高频感应燃烧–红外吸收测定镍钛铌记忆合金中碳含量的方法。对称样质量、助熔剂种类选择及加入量、空白坩埚的处理、仪器分析参数进行优化后,确定实验方案:称样质量0.5 g,助熔剂选用1.0 g钨锡粒,坩埚使用前于1 100℃中灼烧4 h后自然冷却,保存于干燥器中,仪器分析高频功率设定为1.54 k W。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以钢铁标准样品绘制单点校准曲线,以钛合金标准物质IARM 271A验证曲线准确性,建立了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测定镍钛铌记忆合金中碳含量的方法。采用该方法分别对记忆合金样品NiTiNb–59炉、NiTiNb–40炉中碳含量进行测定,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42%,2.76%(n=10),在两样品中分别加入Leco501–501–1~#及AR871碳标准样品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在96%~106%之间。该方法精密度好,准确性高,可用于镍钛铌记忆合金中碳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高纯铝中硅元素的分析方法。样品采用碱溶法进行预处理,以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再加入盐酸、硝酸酸化。选取了硅251.611 nm分析谱线进行分析。硅的质量分数在0.001%~0.01%范围内与光谱强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1。该方法检出限为0.00012%,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10.2%(n=8),加标回收率为93.2%~104.2%。该方法操作简便,测定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快速检测高纯铝中硅元素,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燃料电池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生活污水为初始接种体, 以醋酸钠水溶液为原料, 构建了一个无媒介体、无膜的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 考察了溶液的浓度、外电阻、温度和氧气的加入等因素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监测了电池外电压和两极电极电势的变化过程, 分析了微生物燃料电池的运行机理. 研究结果表明: (1) 阳极吸附的微生物的活性是影响电池输出电压(输出功率)的关键因素. 营养液初始浓度越高, 微生物活性越高, 输出最大电压越高, 输出电压与浓度之间的关系符合MONOD方程; 溶液中溶氧的存在使微生物活性明显降低, 但溶氧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后, 活性逐步恢复; 随着电池温度的升高, 微生物活性快速上升, 但温度突变到50 ℃后, 微生物活性明显降低; (2) 电池换水后, 由微生物活性所决定的阳极电势迅速达到平衡, 而阴极电势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达到极大值; (3) 随电流密度的变化, 两极电极电势相应发生变化, 其变化趋势符合原电池的基本规律; (4) 随外电阻的变化, 电池输出功率出现极大值, 即当外电阻为200 Ω时, 电池输出功率达到346 mW/m2.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食用油中脂肪酸组成的在线水解甲基化-气相色谱测定方法,分析了20余种常用食用油与非正常食用油样品。将1μL(3 mg/mL)油脂样品与2μL衍生化试剂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25%甲醇溶液)加入裂解器,在350℃下,油脂加水分解瞬间衍生化成相应的脂肪酸甲酯。基于气相色谱图上分离鉴定到的10个共有峰的相对强度,建立了食用油的气相色谱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即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对合格食用油和非正常食用油样品的色谱图进行了识别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指纹图谱结合模式识别技术可以较好的区分合格食用油与非正常食用油样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