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   9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介绍了利用自制的OCEP-1型离子分析仪,建立了以Cl-为前导,正丁酸很为尾随,8-羟基喹啉为缓冲配对离子的等速电泳分离系统的新分离分析方法,对NO_3,NO_2,F ̄-,HCOO ̄-及CH3COO ̄-进行分离和同时检测,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高择优锌-镍合金电沉积的现场ECSTM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步包封”法制备了性能良好的电化学STM针尖.以此为基础采用ECSTM现场研究了工艺条件下HOPG上高择优锌-镍合金的电沉积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这种高择优沉积层以侧向生长方式生长,而表面上电化学活性差的晶面构成了晶体生长过程的保留面,从而进一步形成了与基底表面方向一致的高择优沉积层,X射线研究表明这一择优面为(100)晶面.  相似文献   
3.
铜电路板缝腐蚀过程缝隙中pH、Cl-浓度分布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敏  卓向东  林昌健 《电化学》2008,14(1):14-17
根据铜电路板缝腐蚀特征,研制了阵列式Ag/AgCl、IrO2电极,设计缝隙腐蚀模拟装置,在0.5mol.L-1的NaCl溶液中分别同时原位检测电子线路板缝隙腐蚀过程,缝隙内的氯离子浓度分布、pH分布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研究表明,在电子线路板发生缝隙腐蚀的过程中,缝隙内部不同深度的Cl-及H+浓度逐渐增大,且随着与缝口距离的增大而增大,从而导致缝隙腐蚀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卓向东  孙岚  钱国庆  林昌健 《电化学》2007,13(1):106-109
研制了用于电解电容器阳极铝箔腐蚀的变频电源.设计了一种应用单片机控制的高频开关电源和用电子开关桥换相的低频变频、多波形大功率电源.该电源不需要庞大、笨重的变压器,而且频率下限不受限制,甚至可低至1Hz以下.  相似文献   
5.
卓向东  杨书农  穆纪千  田昭武 《色谱》1992,10(3):171-172
现有的商品化毛细管等速电泳仪有的已配有微机控制单元,以实现对部分实验条件和步骤的控制以及数据自动采集和处理等。由于直流电导检测器的检测电极直接与电解液接触,悬浮工作于相当高的电压上,因而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将检测器测得的电压信号先经电压频率转换后,利用光电耦合来实现测量系统与电泳分离系统的高压隔离,现有文献报道及商品化的等速电泳仪的联机系统中采用ADC(模拟  相似文献   
6.
根据多重动电位扫描极化的原理,研制了一种基于USB接口的有机涂层/金属体系耐蚀性能快速测试仪.该仪器便携、简易、实用,有强数据采集和处理功能,不仅可用于实验室的快速实验,更适用于在工业现场对有机涂层/金属体系耐蚀性能快速测试和评价.  相似文献   
7.
Raman-STM联用系统及其初步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固/液界面体系的传统方法主要以电信号为激励和检测手段,已不能适应日益扩大的研究对象和深入至微观研究的要求,许多采用电子束或离子束作为人射源的表面技术由于x作在高真空条件下也难以原位(insitu)研究固/液体表由于光束容易穿过团/液体系的溶液层或具有光学透明的固体电极材料,八十年代以来以光(尤其是激光)作为激励和检测手段的研究方法日益受到重视[1],目前已开展的工作包括光电流(电压、电容)谱、光发射电流话、光声(热)谱、反(透)射谱、全息谱、瑞利散射、(超)拉曼散射、二次谐波(SHG)以及和频(SFG)…  相似文献   
8.
卓向东 《电化学》2011,17(1):112-113
介绍了用于电解电容器阳极铝箔腐蚀的、基于DSP控制的超低频变频电源.该电源的输出电流、频率稳定,波形输出可由用户编程设置,按用户的参数控制腐蚀过程.  相似文献   
9.
扫描电化学微探针的发展及其在局部腐蚀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概述当前国内外具有空间分辨能力的扫描微探针技术及其在腐蚀研究中的应用,包括扫描微电极技术(SMET)、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Kelvin探针技术(SKP)等,其中SMET、SECM、SKP及局部交流阻抗技术可直接测定腐蚀电极表面或界面电化学不均一性的分布图像,而原子力显微镜技术则是通过分子间作用力从纳米尺寸测量腐蚀过程表面形貌的变化.文中侧重介绍作者近年先后建立的具有微米空间分辨度的电化学微探针技术,并利用各种扫描探针技术研究金属/溶液界面电化学不均一性及其局部腐蚀过程.研究表明,空间分辨电化学方法的发展及应用,加深了人们对金属表面和金属/溶液界面电化学不均一性,特别是金属局部腐蚀发生、发展及过程机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