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0篇 |
免费 | 25篇 |
国内免费 | 46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69篇 |
晶体学 | 2篇 |
力学 | 10篇 |
综合类 | 8篇 |
数学 | 28篇 |
物理学 | 3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5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已知指数型产品在环境S下的定数截尾数据(Ti,ri),i=1,…,k(其中Ti为环境Si下的累积试验时间,ri为环境Si下的关联故障总数),考虑产品在环境S2下相对于环境S1,的环境因子点估计问题。 相似文献
2.
电热蒸发进样—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中钒和钛的蒸发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74年Nixon报道钽丝电热蒸发作为ICP-AES进样技术以来,这一技术已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电热蒸发(ETV)-ICP-AES是一种将蒸发和激发分步进行的联用技术。石墨是目前普遍使用的蒸发器材料。然而,在高温下某些元素和石墨材料可以发生碳化反应,形成热稳定的碳化物,使分析物蒸发不完全或根本不蒸发,从而影响分析结果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曾提出了以聚四氟乙烯(PTFE)悬浮体为氟化剂,氟化辅助ETV-ICP-AES直接测定粉煤标样中钒和钛的新方法,其检出限 相似文献
3.
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快速检测尿砷形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对砷形态分析方法进行了评述。提出了人尿中As(Ⅲ)、As(Ⅴ)、一甲基砷(MMA)和二甲基砷(DMA)的快速、灵敏的形态分析方法。方法基于在15cm长、3μm粒径的HPLC柱上快速分离不同形态的砷后以灵敏的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检测。常见砷的四种形态的分析只须4min即可完成,检出限在μg/L级。标准样品尿中砷的形态分析结果与标准值吻合很好。本法已应用于摄取砷糖前、后所采集的尿样中砷的形态分析研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利用热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卧式固定床热解反应装置,探究了纤维素与草酸的慢速和快速共热解反应特性。慢速共热解的失重曲线包括草酸分解和纤维素分解两个阶段,由于草酸与纤维素分解不同步,草酸主要通过其分解形成的挥发分影响纤维素的分解,且影响并不明显。而在快速共热解中,草酸与纤维素同步热解,原料及挥发分之间有着充分的交互反应,因此,草酸对纤维素的三相热解产物具有显著影响。相比于纤维素单独快速热解,快速共热解形成的生物油中左旋葡聚糖、左旋葡萄糖酮含量减少,1,4∶3,6-二脱水-α-D-吡喃葡萄糖含量显著提高;热解气中CO减少,CO2增多;此外,纤维素分解更为彻底,热解炭具有更高的芳香化程度。 相似文献
5.
电热蒸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不同挥发性元素时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电热蒸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ETV-ICP-AES)测定不同挥发性元素Ti、Ni和Pb时含氟基体改进剂的改进作用。发现聚四氟乙烯(PTFE)是所试验的含氟试剂是最理想的基体改进剂。与无基体改进剂的情形相比,采用PTFE作基体改进剂可使难烷元素Ti和中等挥发元素Ni的检出了奶分别改善350和8倍,但对易挥发元素Pb则无明显的影响。这表明,以PTFE为基体改进剂ETV-ICP- 相似文献
6.
7.
8.
在新教学课程标准中就提到教师在数学课程中要承担的任务中指出:帮助学生猜想、创造和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在实践新课程理念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纳米氧化铝微柱富集-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植物中痕量稀土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负载了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酮[5](PMBP)的纳米氧化铝为微柱吸附材料,采用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系统地研究了其在动态条件下对稀土离子Sc^3 、Y^3 和La^3 的吸附性能,并确定了最佳吸附及解脱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pH为4.5时,分析物均可被上述吸附材料定量吸附;用0.5moL/L盐酸溶液可将吸附在微柱上的稀土离子完全解脱。本法对Sc^3 、Y^3 和La^3 的检出限分别为0.16、0.19和0.39μg/L;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2.7%、3.2%和1.6%(n=9,C=0.5mg/L)。方法应用于植物标样中痕量Sc、Y和La的测定,其测定值与标样值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10.
研制了超声喷雾电离源(SSI)。采用核糖核酸A、溶菌酶等样品和商品化的线性离子阱质谱仪对该电离源进行了表征。实验发现,对于生物大分子,超声喷雾电离质谱(SSI-MS)能够获得与电喷雾质谱(ESI-MS)类似的多电荷离子。但与同等条件下ESI-MS所获得的谱图相比,SSI主要获得低价态的多电荷离子。在此基础上,系统考察了SSI-MS各主要操作参数对不同价态蛋白质多电荷离子信号强度的影响,并提出了SSI离子化的可能机理。结果表明,在喷雾气压3.4~3.6 MPa、喷雾口到质谱入口的距离4~6 mm、离子传输管温度250~300℃、样液流速50~100μL/min、2%~5%甲酸酸性且不含甲醇的条件下,各价态蛋白质离子信号强度及信号分布均达到最优;而离子传输管温度越高,喷雾压力越大或溶剂中甲醇等挥发性成分越高,则越有利于低价态离子的形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