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6篇
化学   51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7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7篇
物理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医用有机化学\"是医学院各专业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该课程难度较高,核心内容与临床实践相关性较低,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我们在教学中通过引入真实临床案例,使学生认识到有机化学知识与临床的相关性,进而激发医学生们对课程学习的热情.  相似文献   
2.
中国绝大部分可转换债券是通过强制赎回"迫使"持有者提前转股,从而实现退市.为探究上市公司赎回可转换债券对公司标的股票价格的影响,文章运用事件研究法和主成分回归方法对中国可转换债券的赎回公告效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赎回公告前一天以及公告当天样本平均异常收益率显著为负,并且直至公告日后5天也均为负,说明可转换债券赎回存在负股价效应;赎回股价效应受公司的盈利性、公司规模以及可转换债券基本特征因素的影响,而公司财务杠杆的影响并不显著.文章完善了可转换债券研究理论,并对投资者制定投资决策以及融资公司合理选择赎回时机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氯化镧对自由基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坚  刘强  李皞 《中国稀土学报》2006,24(Z1):165-167
通过检测肠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过氧化氢酶(CAT)量,表明氯化镧在大鼠伤后1 d提高肠道SOD和CAT的活性、伤后3 d提高SOD的活性、伤后5 d降低MPO的活性,使MDA的量产生减少.  相似文献   
4.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estimation of f′θ, β′cβ and their linear combination by quadratic estimates in variance components model. The solution to the LaMotte's Problem (see[1]) and some interesting results on the admissible or inadmissible estimation of quantities involving θ and β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对苯二甲酸(TPA)与1,3-丙二醇(PDO)在SO42-/6TiO2-ZrO2催化剂作用下发生的酯化反应。使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质谱对酯化反应产物的成份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主要的物质是对苯二甲酸-1,3-丙二醇单酯(HPCBA)形成的二聚体和环状二聚体,也有较多的HPCBA形成的三聚体。有少量的可能没有端羟基和端羧基的未知结构物质。本文章研究结果对于TPA和PDO缩聚获得高分量的聚对苯二甲酸-1,3-丙二醇酯(PTT)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韦岳长  吴强强  熊靖  刘坚  赵震 《催化学报》2018,39(4):606-612
柴油机排放颗粒物(主要成分是炭烟)是城市大气PM2.5中一次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和二次颗粒物形成的重要组分,严重危害大气环境和人类健康.利用颗粒物捕集器与催化剂相结合的连续过滤再生技术是满足柴油车国VI炭烟颗粒物排放标准的最有效技术,目前该技术所面临的挑战是研发在排气温度的柴油炭烟颗粒物催化氧化催化剂.柴油炭烟催化燃烧反应的本质是典型的气(氧气)-固(炭烟颗粒)-固(催化剂)三相深度氧化反应,因此我们研究组提出了高活性柴油炭烟燃烧催化剂设计应该遵循优化固-固接触与强化活化分子氧能力二者相结合的研究思路.为满足此设计思路的要求,本课题组前期采用孔径大于200 nm的三维有序大孔(3DOM)结构氧化物作为载体,利用大孔效应来实现PM在催化剂内部的有效扩散,从而提高催化剂与PM的接触效率.采用具有强活化分子氧能力的负载型贵金属(Au,Pt)纳米颗粒或贵金属-氧化物复合纳米颗粒作为活性位来提高催化剂对分子氧的活化能力,进而设计了多个系列高活性催化剂,并形成了担载贵金属纳米颗粒的可控制备方法与装置.然而,Au和Pt昂贵的价格限制了其广泛应用.价格相对便宜的Pd具有与Pt相似的催化性能,是其良好替代品.但是,目前关于3DOM氧化物表面负载型Pd纳米颗粒结构和尺寸与柴油炭烟催化燃烧性能之间的相关研究仍然较少.基于此,本文采用气泡辅助膜还原法制备了3DOM二氧化钛(TiO_2)担载超细Pd纳米颗粒催化剂.利用XRD,Raman,BET,SEM,TEM,ICP,XPS和H2-TPR等技术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以模拟柴油炭烟为研究对象,利用程序升温氧化反应(TPO)对催化剂的活性进行评价,深入探讨了催化剂的制备、结构及物化性质与炭烟催化燃烧反应性能之间的关系.XRD和Raman结果表明,TiO_2载体由锐钛矿(主)和金红石(次)两种物相组成.SEM照片显示,所制催化剂为规整的有序大孔结构,球形孔互相贯通,孔径均一,大孔腔平均尺寸为280 nm,孔窗尺寸为109 nm,这种三维有序大孔TiO_2的结构能够增强炭烟颗粒与催化剂之间的接触效率.TEM表征显示,平均粒径为1.1 nm的超细半球型Pd纳米颗粒高度分散于TiO_2载体的内壁上,两者间的优化界面面积有利于增加活化O2的活性位密度,这些活性位源于Pd与TiO_2间强相互作用.H2-TPR和XPS表征印证了上述观点,具有1.1 nm超细Pd颗粒的Pd/3DOM-TiO_2催化剂表现出强的低温氧化还原特性和丰富的表面吸附氧物种.在TPO测试中,相对于担载5.0 nm Pd颗粒的催化剂,具有1.1 nm尺寸超细Pd颗粒的Pd/3DOM-TiO_2催化剂展示了高的催化炭烟燃烧活性,T10,T50和T90分别为295,370和415 oC,且在5次TPO测试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催化和结构稳定性.这种具有3DOM结构和超细Pd纳米颗粒的纳米催化剂能够有效降低Pd的使用量,在催化炭烟燃烧的实际应用中大有潜力.  相似文献   
7.
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SBA-15担载的钒基氧化物催化剂,使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氮气吸附、紫外激光拉曼、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和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光谱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评价了催化剂对丙烷选择氧化的活性与选择性.实验结果表明SBA-15载体对丙烷选择氧化的活性优于常规的SiO2载体.SBA-15担载的低载量催化剂是高分散的催化剂体系,在低钒载量(n(V)/n(Si)<2.5%)时,催化剂具有规则的六方介孔结构.低钒载量(n(V)/n(Si)<0.1%)时,隔离四配位的钒氧化物是丙烷选择氧化生成醛类化合物的活性物种;高钒载量(n(V)/n(Si)>2.5%)时,聚合六配位的钒氧化物和微晶钒氧化物是丙烷脱氢或深度氧化的活性物种.  相似文献   
8.
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SBA-15担载的钒基(V/SBA-15)和钾修饰的钒基氧化物(K-V/SBA-15)催化剂, 使用氮气吸附、小角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和紫外激光拉曼光谱对这些催化剂的结构进行表征, 并评价了这些催化剂对乙烷选择氧化的活性与选择性. 实验结果表明介孔结构SBA-15对乙烷选择氧化的活性优于常规的SiO2; 对于SBA-15担载的V/SBA-15和K-V/SBA-15催化剂, 极低钒担载量(nV:nSi≤0.1:100)时隔离的四配位钒氧化物是乙烷选择氧化生成醛类化合物的活性物种, 高钒担载量(nV:nSi≥2.5:100)时聚合的和微晶态的钒氧化物是乙烷氧化脱氢或深度氧化的活性物种.  相似文献   
9.
用FTIR和UV-Vis研究了2个系列不同V和K负载量的VOx/TiO2和K-VOx/TiO2催化剂结构的变化;并使用程序升温氧化反应技术对这两种催化剂催化柴油炭黑燃烧活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当VOx/TiO2催化剂中n(V)∶n(Ti)=0.04时,催化剂活性最好(tm=389℃).添加K能显著改善VOx/TiO2催化剂活性,n(K)∶n(V)∶n(Ti)=0.04∶0.04∶1时,炭黑燃烧的反应温度最低(tm=343℃).FTIR和UV-Vis结果表明,当VOx/TiO2催化剂n(V)∶n(Ti)>0.04∶1时,催化剂表面有V2O5形成,由于V2O5氧化能力较弱,因而催化剂的活性反而降低.而当K-VOx/TiO2催化剂中n(K)∶n(V)达到1∶1时,由于形成的KVO3物种与TiO2载体有很好的协同作用,所以催化剂活性最好.  相似文献   
10.
设计合成了4个8-羟基喹啉共轭联接芳香杂环化合物来研究它们在有机发光材料和荧光探针的潜在应用。用IR, 1H NMR, 13C NMR, MS, UV确认了这些新化合物的结构。测定了化合物1-4的荧光性质,发光衰变时间和量子产率,并用密度泛函方法研究了4个化合物的几何结构和荧光发射波长的关系。在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以及清除DPPH自由基的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具有促进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的活性及良好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