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1篇
物理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罗勤 《发光学报》1989,10(1):74-81
本文概述了长春物理研究所为人民大会堂研制的交流(AC)、直流(DC)电致发光(EL)矩阵大屏幕会务信息显示的结果。其中,ACEL矩阵屏幕尺寸为2.5×3m2,由30块0.46×0.46m2的单元屏拼接而成。平均亮度20尼特,对比度10:1;DCEL矩阵屏幕为:1m2,行列数120×144,平均亮度45尼特,对比度大于10:1。在环境照度60lux条件下,观察距离分别为65m、20m。并从分析EL矩阵的显示特性出发,阐明了显示系统的设计要点,控制、匹配电路和亮度、对比度的关系;还给出了部分驱动电路结构和系统的应用结果。  相似文献   
2.
大气颗粒物重金属元素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气颗粒物已经成为当前大气环境首要污染物,而其中重金属由于具有非降解性和滞后性,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自然环境,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对分析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元素所用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荧光光谱法、中子活化法、辉光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微波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和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法进行了综述,并尝试对这些技术的不足之处提出一些改进建议:连续光源原子吸收光谱法同时测定多种元素,原子发射光谱法直接测定颗粒物,高分辨率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测定固体样品,低散射同步加速荧光法测定大气颗粒物和k0中子活化法测定对流层发射性元素。大气颗粒物重金属元素的时空分布差异和人类对环境空气质量要求的提高以及现代仪器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促使大气颗粒物重金属元素分析技术朝着实时、快速、检出限低、直接测定和操作简便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ence,以下简称EL)是发光物质在外加电场激发下的发光现象.固体电致发光的工作原理是发光物质的载流子受强电场的加速倍增后,碰撞离化或激发发光中心,然后复合而发光.1936年,Destrian发现这种现象.五十年代发明了导电玻璃后,作出了大面积发光板,从而引起人们的重视,期望得到平面光源和平板固体显示.因发光效率低、老化快、交叉效应严重等问题当时未能解决。曾一度使人感到失望,以为EL无实用价值.1969年,松下和三菱公司研制出EL平板电视,屏中增加了非线性阻抗层,采用行寻址技术,显示亮度和对比度得到了提高.1971年,…  相似文献   
4.
本文叙述了ERTS计划的基础——从准备到目前所确定的系统和初步设计的结果。讨论了ERTS数据在空间方面,光谱方面和暂态方面的关系;也讨论了它们对实现一个系统的实际情况的关系。在概述了飞船、它的传感仪器和各分系统之后,还简述了地面数据处理系统(GDHS)。在系统的设计中可看出数据的分析和散发情况,结论是:目前的GDHS概念为在此领域内的继续努力提供了有益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孙淮  叶曦  汪燕  罗勤  王晶晶  何欣 《大学化学》2019,34(10):27-35
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设计和实施的针对培养有志于化学科研生涯这一特定学生群体的知识整合式的培养方案。这是在教育公平原则下体现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一项举措,是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大类培养方案中的一个分支。培养方案的重点是如何通过合理安排一系列相关的基础课程内容,以及衔接次序从结构上实现通识知识整合,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开放专业选修课和科研方向以兴趣为导向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本文也分析了目前仍然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