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数学   4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离心率是圆锥曲线的一个重要的参数 ,下面例析几种常用求法 .一·估算法即利用圆锥曲线的离心率的范围来解题 ,有时可用椭圆的离心率e∈ ( 0 ,1 ) ,双曲线的离心率e>1 ,抛物线的离心率e =1来解决 .例 1  ( 2 0 0 2年全国高考题 )设θ∈0 ,π4,则二次曲线x2 cotθ -y2 tanθ =1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为 (   ) .(A) 0 ,12     (B) 12 ,22(C) 22 ,2 (D) ( 2 ,+∞ )解 由θ∈ 0 ,π4,故有cotθ >0 ,tanθ >0 ,因此所给的二次曲线是双曲线 .由双曲线的离心率e>1知 ,排除 (A) (B) (C) ,而选 (D) .二·公式法已知圆…  相似文献   
2.
立体几何与平面解析几何的交汇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湖北高考第(19)题是一道向量题,这道题其实是一道很基本的题目,但得分率很低,对这道题目进行分析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3.
对于形如 f(x)g(x) ≥ 0的不等式 ,同学们常转化为不等式组 f(x)≥ 0 ,g(x)≥ 0 ,由于与原不等式不同解而产生漏解 .究其原因是忽视了这类不等式的特殊性 ,原不等式中的“≥”具有相等与不等的两重性 .下面举一例加以剖析 .例题 解不等式 (x - 1) x2 -x - 2 ≥ 0 .错解 错解 1:原不等式可化为x - 1≥ 0 ,x2 -x - 2≥ 0 ,解得x≥ 2 .故原不等式的解集是 {x|x≥ 2 } .剖析 显然当x =- 1时 ,原不等式也成立 ,漏掉x =- 1这个解 .究其原因忽略了不等式“≥”具有相等与不等的两重性 .事实上 ,不等式 f(x)g(x)≥ 0与 f…  相似文献   
4.
由于集合概念比较抽象,初学时常出现各种错误,本文在归纳这些错误的基础上,总结出应着重注意的以下三点: 一、注意代表元素 用描述法表示集合的标准形式是{x|x具有的属性},其中竖线前面的字母x称为集合的代表元素,在解答集合问题时,应首先搞清集合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然后再着手解题. 例1 若集合S={y|y=3x,x∈R},T=  相似文献   
5.
在数学解题中,常会碰到形如“(x+y)/(1-xy)”的结构,这时可类比正切的和角公式,进行三角代换,就能使比较隐蔽关系显现出来,从而实现难题巧解.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6.
学习数学离不开解题,而解题时应优先考虑哪些条件,哪些方法,是解题者十分关注的问题.下面就涉及集合问题的几个优先考虑进行归纳,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7.
曾安雄 《数学通讯》2012,(Z1):36-39
最值问题一直是高考试题中的一个热点,几乎年年都有所涉及.求最大(小)值问题,绝大多数都可转化为不等式问题.本文总结了解决最值问题的七个常用模型.  相似文献   
8.
曾安雄 《数学通讯》2012,(Z4):102-104
近年高考加大了对交汇性试题的考查,同时体现了高考"在知识交汇处"命题的一个基本原则.下面例析充要条件与其它知识交汇题进行分类解析.一、与函数的交汇  相似文献   
9.
曾安雄 《数学通讯》2000,(18):29-29
高中代数上册P 18第 13题是 :设I ={a ,b ,c ,d ,e ,f},A ={a ,c,d},B ={b ,d ,e},求A,B ,A∩B ,A∪B ,A∩B ,A∪B .看看求出的后四个集合中有没有相等的集合 .从本题的解答过程中 ,通过观察可归纳出结论A∩B =A∪B ,A∪B =A∩B ,且易证对于一般情形也成立 ,这就是集合运算中的反演律 ,可记忆为“一横分家 ,交并变号” .下面例谈在解题中的应用 .1 用于简化运算例 1  ( 1990年全国高考题 )设全集I={(x ,y)|x ,y∈R},集合M ={(x ,y) |y - 3x - 2 =1},N ={(x ,y) |y≠x 1},那么 M∪N…  相似文献   
10.
在求数列极限时 ,我们经常遇到求limn→∞ Sn 问题 ,灵活把握住以下两点将能快速求解 ,下面结合高考题加以说明 .1 不必求Sn对于所给数列是无穷等比递缩数列 (即公比q≠ 0 ,且 |q|<1) ,可以不必先求Sn,直接利用公式limn→∞ Sn=S =a11-q简捷解决 .例 1  (2 0 0 3年北京高考题 )若数列 {an}的通项公式为an=3-n+2 -n+(- 1) n(3-n- 2 -n)2 ,n =1,2 ,… ,则limn→∞(a1+a2 +a3 +… +an)等于 (   )(A) 112 4 .   (B) 172 4 .   (C) 192 4 .   (D) 2 52 4 .解  (不必先求Sn)原通项公式可以改写为an=12n,n为奇数 ,13n,n为偶数 ,于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