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7篇
化学   31篇
物理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福红  马新艳  龚剑 《应用化学》2011,28(12):1459-1461
采用水热技术结合煅烧的方法,成功制备了Ag2S/Al2O3纳米复合物。 通过SEM、EDX、XRD等测试技术对产品进行了表征,证明得到的产品是Ag2S/Al2O3纳米复合物;无孔Al2O3和多孔Al2O3作反应模板得到的复合物的形态和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2.
运用高压静电纺丝和程序焙烧方法,制备α-K_7P_2W_(17)FeO_(61)纳米纤维丝。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粉末衍射(XRD)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纤维是纯α-K_7P_2W_(17)FeO_(61),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SEM)显示焙烧后产物为纳米纤维丝,直径分布图显示其平均直径大约为1 55nm。  相似文献   
3.
吴翠琴  雷金妹  李韵灵  王韵靓  陈迪云  龚剑 《色谱》2014,32(12):1362-1367
建立了一种基于离子液体的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结合柱前荧光衍生高效液相色谱(IL-DLLME-HPLC-FL)对8种磺胺类药物进行检测的方法,并成功应用于实际环境水样的分析。实验考察了萃取参数对磺胺萃取效率的影响及衍生产物的稳定性。最佳实验条件:以40 μL [C6MIM]PF6]为萃取剂,0.1 mL丙酮为分散剂,对pH=4且不含NaCl的水溶液进行不超声的分散液液微萃取,并衍生化反应6 h。结果表明: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该法在0.2~10 μg/L和10~500 μg/L两个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 ≥0.9989;检出限为0.08~0.5 μg/L (S/N=3)。对实验室自来水、湖水、珠江水、池塘水分别加标5、50、200 μg/L的回收率为87.2%~101.4%,相对标准偏差为3.7%~6.2%。该法环保、简便,可用于测定实际水样中磺胺类药物。  相似文献   
4.
静电纺丝法制备NiO纳米纤维及其表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纳米级NiO因具有优良的催化和热敏等性能而被广泛用于催化剂[1]、电池电极[2,3]、光电转化材料[4~6]、电化学电容器[7~8]等诸多方面.迄今,已成功地制备出N iO的纳米颗粒[9]、纳米线[10]及纳米薄膜[11],但是对于具有准一维结构的NiO纳米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5.
Dawson化合物的多酸化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Dawson化合物的多酸化学瞿伦玉(东北师范大学化学系长春130024)龚剑,陈彪(吉林医学院预防医学系吉林132001)1953年,Dawson首次利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K_6[P_2W_(18)O_(62)]·14H_2O的结构 ̄[1],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通式为α-M_(7-x)H_x[P_2W_(15)Mo_2NbO_(62)]·xH_2O[M=K~+,(CH_3)_4N~+,(C_2H_5)_4N~+,(C_4H_9)_4N~+]的4种盐.用IR、UV吸收光谱、极谱、~(183)WNMR、XPS和XRD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确认三取代的位置是在Dawson结构的同一“极位”.研究了取代W原子数目对~(183)WNMR化学位移的影响,发现“极位”W原子的~(183)WNMR化学位移平均值与取代原子数目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7.
苯胺在聚丙烯酰胺水、乙二醇溶液中的聚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聚丙烯酰胺为反应基质,分别在聚丙烯酰胺的水、乙二醇溶液中制备了掺杂态导电聚苯胺.探索了合成可溶性导电聚苯胺的最佳条件.采用红外、紫外可见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等手段对产品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保持聚苯胺电导率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采用在聚丙烯酰胺的乙二醇溶液中制备的聚苯胺比水溶液中制备的聚苯胺有较好的溶解率.  相似文献   
8.
用酚醛树脂热裂解得到的无序碳为阳极研究了在第一次循环时不可逆容量损失的原因。实验结果表明,不可逆容量损失是由于溶剂分解产生了Li2CO3和在碳表面上形成了含-COO^-基和C-H基的化合物以及在碳主体上形成了含-OLi,-CLi化合物所致。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Dawson结构取代原子数与相应的183WNMR谱中“极位’W原子的化学位移值间的关系,预测广α-1,2-[P2W16Nb2O62]8-α-1-2,3-[P2W15MoNb2O62]8-“极位”W原子183WNMR谱化学位移们,结果α-1,2-[P2W16Nb2O62]8-中与取代Nb相连“极位”W原子的化学位移值为-88ppm,与取代Nb书对称“极位”W原了的化学位移值为-144.7ppm,与取代Nb不对称“极位”W原子的化学位移值为-130.5ppm,α-1-2,3-[P2W15MoNb2O62]8-中与取代Mo对称“极位”W原子的化学位移值为-134.7ppm,与取代Nb对称“极位”W原子的化学位移值为-145.6ppm.  相似文献   
10.
运用高压静电纺丝和程序升温焙烧的方法制备了a2-K8P2W17MnO61纳米纤维.通过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粉末衍射(XRD)对纤维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纤维为纯杂多酸盐a2—K8P2W17MnO61,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形显示焙烧后获得纳米纤维的平均直径大约为140n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