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化学   2篇
  202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选取原儿茶酸和胡椒酸两种羧酸化合物,通过酰胺键与L-酪氨酸甲酯、D-酪氨酸甲酯、章胺、多巴胺4种具有生物活性的胺类的化合物偶联。成功合成了8个新型酰胺类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和 13C NMR表征。此外,还测试所有目标分子的体外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对目标分子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和抗氧化活性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2.
噻利洛尔的吸附伏安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泳淮  李永明  陈小乐 《分析化学》1999,27(10):1136-1140
在NH3-NH4Cl底液中,噻利洛尔在汞电极上有一线性扫描还原峰,电位Epc=-1.31V(vs,Ag/AgCl),该峰具有明显的吸附性。当CEL浓度较小时,扫描较快,搅拌富集时间较长时,电极反应完全为吸附态的CEL的还原所控制,吸附粒子为CEL中性分子,测得CEL在汞电极上的饱和肿附量为1.03×10^-10mol/L,每个CEL分子所占电极面积为1.57nm^3,CEL在悬汞电极上的吸附符合L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