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化学   14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混合后很容易形成沉淀,因而以往在应用上将这两种表面活性剂视为配伍禁忌。但是最近几年,混合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理论性质的研究受到了一种程度的重视。研究发现,该混合体系具有与单纯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或离子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混合物十分不同的性质,  相似文献   
2.
The phase behavior and property of aqueous two-phase system formed by SS(PS)/CTAB/NaBr/H2O mixture had been studie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was only one ATPS region in the both systems,and the system with PS showed a peculiar inversion of ATPS.As a function of composition,the volume ratio appeared a turn on its relation curve.It was surposed that one side of the turn was ATPS which contains cubic liquid crystal,the other dosen't.When the ratio of top vulume to bottom volume was close to 1,the ATPS forming time was the shortest,and vice versa.  相似文献   
3.
盐对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双水相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滕弘霓  王飞  孙美娟  张粟 《化学学报》2005,63(17):1570-1574
主要研究了盐对SDS/CTAB/H2O混合系统双水相相行为的影响, 并对双水相上相的液晶性质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结果表明: 盐能促使阴离子双水相区和阳离子双水相区分别向SDS和CTAB方向移动, 并使双水相区加宽. 反离子扩散双电层中盐的离子半径越大, 其对ATPS区的位置及相区宽度的影响程度越大. 盐的浓度达到一定值时, 它对双水相的影响可以达到饱和状态. ATPSa区的饱和盐浓度值大于ATPSc区的饱和盐浓度值. 异号盐离子对反离子层的限制作用与其离子半径有关.  相似文献   
4.
混合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浊点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滕弘霓  孙美娟  王利 《化学研究与应用》2004,16(2):239-240,F003
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在水溶液中很容易形成沉淀,这曾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该体系理论性质的研究及其应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该体系在吸附和胶团形成等方面存在很强的协同效应,对其相关性质的研究越来越多。与单一离子性表面活性剂性质不同,后者的溶解  相似文献   
5.
粘性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羟乙基纤维素(HEC)与1,2-环氧十八烷(EO-18)反应制备粘性高分子表面活性剂(EOHEC),探索了不同条件对产物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原料配比、溶胀时间、反应温度是影响EOHEC粘度性能的重要因素。控制合适条件能使HEC被EO-18接枝的程度达到最佳,从而使EOHEC靠主链的水溶性伸展作用及支链的疏水缔合作用形成大的结构单元,提高其粘性,另外,主链的亲水作用及支链的疏水作用,有效地保证了EOHEC水溶液的表面活性。  相似文献   
6.
二氧化硅悬浮体和水解聚丙烯酰胺体系的流变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二氧化硅悬浮体的流变性。在固体含量较少的情况下, 体系呈Newton型;固体含量达到一定程度以后, 产生三维结构, 为假塑性体系。三维结构的固体含量与pH值有关。实验证实, 在等电点(i,e, p)附近三维结构最为疏松。还研究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对悬浮体流变性能的影响。HPAM破坏了二氧化硅粒子聚集体结构, 呈絮凝体结构, 并出现触变性。当高聚物在固体表面覆盖一半时, 具有最大触变性和动剪切力。HPAM的水解度达到一定程度, 由于对固体粒子由“强”吸附转变为“弱”吸附, 固体粒子“屏蔽”了高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出现了负触变性现象。在流动时粒子会脱附, 静止以后又产生吸附, 这种吸附与脱附是产生负触变性的主要原因。HPAM水解过度或用量过多, 均会减弱负触变性现象。  相似文献   
7.
醇的链长对微乳状液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了醇对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AEO9[C12H25O(C2H4O)9OH]、正庚烷、水体系形成微乳液的影响。通过四组分的拟三元相图,得到各体系的微乳区。结果表明,当醇的链长不同时,体系的微乳区的类型及面积均不同。其中,丁醇体系的微乳区面积最大,它比Bansal-Shah-O'connel相关方程的结果少一个碳原子。  相似文献   
8.
滕弘霓  陈莉  刘洪来  胡英 《化学学报》2001,59(3):383-387
研究了水/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三元相图上的双水相区及其相关性质,研究发现:该系统在两个非常狭窄的区域能够形成双水相,SDS过量的双水相区具有类似浊点的性质,上相有明显的偏光现象,而CTAB过量的双水相区则具有Krafft点性质,上相偏光现象较弱。冷冻蚀刻显微镜观察双水相的微观结构表明,上相为层状结构,下相一般为球状结构。双水相的体积比对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比例的微小变化非常敏感。  相似文献   
9.
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形成微乳液的碳原子数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醇)、水和油形成微乳液,用拟三角相图中微乳区的面积确定形成微乳液的最佳条件,实验证明,油的碳原子数加上醇的碳原子数等于表面活性剂的碳原子数对为微乳液形成最佳条件,也符合BSO规律。  相似文献   
10.
混合表面活性剂双水相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电导法及冷冻蚀刻实验技术研究了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双水相上相中的液晶结构状态及其相关性质。在双水相相体积比一组成关系曲线上及上相电导率—组成曲线上,均存在明显的转折。转折处组成是有偏光现象的双水相与无偏光现象的双水相的分水岭,立方液晶导电能力与容纳水的能力强于层状液晶或六方液晶。冷冻蚀刻实验证实了无偏光现象的立方液晶的存在。本文对一些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