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以聚苯胺和掺锑的氧化锡作为主要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新型有机-无机杂化的透明导电薄膜,薄膜的可见光透过率为80%以上、电导率达到1~10 S·cm-1。着重研究了制备过程中热处理温度、引入水量以及浸涂液浓度对薄膜的结构、可见光透过率和电导率的影响。确定了薄膜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热处理温度为300 ℃、引入水量为Rw = 12、浸涂液的浓度为114 g·L-1。浸涂液的粘度可在长达25 d的时间内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2.
林毅  陈奇  宋鹂  侯凤珍  陆剑英 《化学学报》2006,64(19):2015-2019
以聚苯胺和掺锑的氧化锡作为主要原料,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新型有机-无机杂化透明导电薄膜. 薄膜的可见光透过率为85%以上, 电导率达到100~101 S•cm-1. 研究了聚苯胺含量的变化对浸涂液粘度、薄膜结构、光透过率、电导率的影响. 随着聚苯胺引入量的增加, 薄膜的电导率、可见光透过率均有所增大. 浸涂液的粘度可在长达25天的时间内保持稳定, 很适于浸涂工艺. 扫描电镜照片显示, 薄膜比较致密、均匀, 厚度为250 nm左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