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解决矿山浮选废水中残留黄药造成的水体污染问题,通过水热法制备出花生形BiVO_4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分别对实验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发现花生形BiVO_4光催化剂结晶度高且形貌规整。当模拟废水的体积为50 m L,黄药浓度为50 mg·L-1,pH=7时,花生形BiVO_4光催化剂对黄药的降解效果最佳,降解率为93.58%。花生形BiVO_4光催化剂降解黄药的行为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花生形BiVO_4光催化剂在多次循环使用后仍保持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从药用植物宜昌蛇菰(Balanophora henryi Hesml.)中分离得到一株内生真菌Aspergillus sp. SHG-7,通过固体发酵,乙酸乙酯萃取得浸膏,其浸膏经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半制备型HPLC等分离手段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核磁共振、质谱等手段鉴定其结构分别为灰黄霉素(1),麦角甾醇(2),麦角甾-7, 22-二烯-3, 6-二酮(3),麦角甾-7, 22-二烯-3, 5, 6-三醇(4),软脂酸-1-甘油酯(5),肉豆蔻酸(6).化合物1对MCF-7、A549及Hela细胞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IC50分别为18.36 ± 2.32 μM、26.58 ± 1.62 μM 和74.29 ± 1.34 μM,化合物2~化合物6对以上肿瘤细胞无明显活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开发耐旱性较强的微生物菌剂,利用聚乙二醇6000(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逐级强化从生活垃圾堆肥中提取的微生物,并对强化后的堆肥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结果表明:同直接用高浓度PEG6000胁迫堆肥微生物相比,逐级强化得到的混合微生物具有更短的适应期、对数生长期以及更高的最大生长值;对强化后的堆肥微生物进行分离,得到3个耐旱性较强的菌株,根据菌落形态和分子鉴定,确认分别为蜡样芽孢杆菌、赖氨酸芽孢杆菌和黏红酵母,2种芽孢杆菌是环保微生物菌剂中常用的有效菌,黏红酵母对致病菌具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4.
选取鄂尔多斯盆地长7致密储层岩心,通过实验测定了致密岩心的渗流曲线,提出采用幂律方程及拟线性模型的复合渗流模型描述致密油藏渗流特征,建立了符合致密油藏的产能预测新模型,并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新模型预测的产能比拟启动压力梯度模型预测的产能偏高,井底流压越大越明显;达西线性流模型预测的产能比新模型预测的产能偏高,井底流压越小越明显。在同一井底流压下,产能随平衡系数的增大而增大,随幂律指数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5.
利用CALIPSO卫星2级产品,分析了华北地区不同污染条件下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的时空分布特征,气溶胶的季节成分比例及其光学属性和垂直分布特征.结合AERONET观测数据,对气溶胶的季节光学属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华北地区AOD高值区分布于海拔较低的平原地带,低值区主要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丘陵;夏季AOD最大,春季最小;能见度大时AOD小,能见度小时AOD大.华北地区气溶胶以人类活动产生的气溶胶为主,但在春季、秋季、冬季受来自北方的沙尘影响显著;春季退偏振比和色比值最大,夏季最小.春季沙尘被长距离传输至对流层中部及以上区域,夏季强烈的大气垂直对流活动使得大量气溶胶从边界层内被带至自由对流层,秋冬季稳定的气象条件使大量的气溶胶滞留在边界层内.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五峰春茶、夏茶和秋茶的主要呈味成分和品质的差异, 以五峰春茶、夏茶和秋茶为样品,利用重量法对五峰春茶、夏茶和秋茶的水分、水浸出物进行测定和比较;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测定样品的主要呈味成分,包括茶多酚、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EGCG)、咖啡因和氨基酸含量.研究结果表明,五峰春茶、夏茶和秋茶的主要呈味成分存在差异.茶多酚、儿茶素、EGCG含量:春茶 < 夏茶 < 秋茶;咖啡因、茶氨酸、总氨基酸含量:春茶 > 夏茶 > 秋茶.不同季节的茶叶呈味成分成分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可能是导致五峰夏秋茶苦涩味偏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通过铸体薄片、高压压汞、恒速压汞、X衍射、核磁共振及渗流实验等多种实验手段,分析研究了周长地区长8致密砂岩储层孔喉结构特征及其对渗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主要发育粒间孔和长石溶孔,孔隙面孔率低;喉道类型以片状-弯曲片状和缩颈式喉道为主;岩石排驱压力低,进汞饱和度高,但退汞效率低,一方面是由于孔喉连通性差,另一方面储层中的黏土矿物也对退汞效率产生了影响。孔喉结构是影响致密砂岩储层渗流特征的主要因素,其中,喉道半径、孔喉比及连通性等决定储层渗流能力的关键。大喉道主要提供储层的渗流能力,而中-小孔喉则对储集能力的贡献更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