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为谷氨酰胺( Glutamine,Gln) 在正常鸭及鸭瘟( Duck plague,DP) 模型中对肠道功能及作用途径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280 只无特定病原体( 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 7 日龄雏鸭随机分为 8 组,四组梯度剂量每天灌喂 Gln( 0、0. 5、1、2 g / kg 饲 料) 6d,及另四组灌喂同等梯度剂量 Gln 6 d,于 第 一 天 灌 喂 30 min 后 攻 0. 2 mL2000TCID50 鸭瘟病毒,观察 Gln 对正常雏鸭的免疫促进作用及攻毒鸭免疫应激的缓解作用。测定 Toll 样受体 4( Toll-like receptor 4,TLR4) 通路基因表达量。结果 Gln 显著提高正常组 TLR4 通路 mRNA 表达量( P < 0. 05) ,显著降低攻毒组表达量( P < 0. 05) 。结论 Gln 通过 TLR4 通路提高正常雏鸭肠道的免疫力,降低鸭瘟病毒( Duck plague virus,DPV) 造成的肠道免疫损伤。  相似文献   
2.
摘要: 自然杀伤( natural killer,NK) 细胞是由多种亚类组成的淋巴细胞,具有多种不同受体,表现出多种功能,同时 具有先天性免疫细胞和后天免疫细胞,特别是杀伤性T 细胞的特性,在免疫记忆、自然杀伤、抗病毒和抗肿瘤方面 都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NK 细胞的分类、受体和功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生物安全在世界各国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非典(SARS)和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暴发以来,我国在生物安全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在此以前,我国没有四级动物实验生物安全实验室(ABSL-4),现有的三级动物实验生物安全实验室(ABSL-3)也不够规范,这严重制约了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以及相关产品的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4.
摘要: 抗原处理相关转运体( TAP) 属于 ABC( ATP-binding cassette) 转运体超家族的 B 亚家族,是由主要组织相容性 复合体(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 上 2 个紧密连锁的基因 TAP1 和 TAP2 编码蛋白组成的异二聚体,位 于内质网和顺式高尔基膜上,功能是将抗原肽从细胞质转运进入内质网池,组装到 MHC I 类分子上构成复合体。 TAP 蛋白的缺乏和突变会影响抗原肽的提呈,最终损害免疫应答功能。  相似文献   
5.
兽用疫苗中替代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兽用疫苗效力检验和安全检验中替代方法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并提出适合建立替代方法的兽用疫苗,以期为我国兽用疫苗替代方法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无特定病原体麻鸭种群。方法 以优质培育品种绍兴麻鸭白壳I号和金定鸭种卵为基础,通过疫病监测淘汰抗体抗原阳性个体、灭活疫苗免疫、整个生命周期应用鸭正压隔离器饲养、60Co射线辐照饲料、酸化饮用水、严格控制人流、物流等净化措施,同时开展了多种分子遗传学检测、生物学特性数据测定和疫病敏感性试验,以实现实验动物化。结果 成功建立了无特定病原、遗传学背景清晰、疫病敏感的HBK-SPF和SPF-JD鸭种群。结论 SPF麻鸭种群丰富了我国实验动物资源,为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制品研发提供了重要条件支撑。  相似文献   
7.
目的根据最新颁布的国家标准,对黑龙江省的实验小鼠、大鼠的遗传学质量进行调查。方法参照国家标准《实验动物近交系小鼠、大鼠生化标记检测方法》GB/T 14927.1-2008,应用乙酸纤维素板,对来自4个单位的BALB/c和C57BL/6实验小鼠及3个单位的SD和Wistar实验大鼠进行生化标记位点的检测。结果被检的BALB/c小鼠和大鼠中均存在杂合。结论大鼠符合封闭群遗传概貌,但近交系小鼠出现了遗传漂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不同日龄的HBK.SPF(哈尔滨白壳无特定病原体)鸭生理生化指标,并分析比较雌雄之间的差异。 方法采用常规方法测定7日龄和56日龄的雌、雄HBK.SPF鸭的生理生化指标,并对雌雄差异进行了统计学分 析。结果在所测定的生理生化指标中,不同日龄、性别之间表现显著性差异的项目不同,其中7日龄时,嗜中性 粒细胞(NE)、血小板计数(PLT)、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血 清钠(Na)血清钾(K)、血清镁(Mg)等参数存在性别差异,达到极显著(P<0.01),单核细胞(MO)和血清磷(P)存 在显著性别差异(P<0.05);56日龄时,白细胞计数(V/8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GB)、ALT、ALP、乳酸 脱氢酶(LDH)、BUN、P、Mg等参数存在极显著性别差异(P<0.01),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含量 (MCH)、PLT、血清氯(C1)等差异显著(P<0.05),其它生理生化指标在雌雄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不同日龄的  相似文献   
9.
摘要: 禽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是一组紧密连锁高度多态的基因群,与免疫反应或敏感性密切相关,鸭 MHC I 区域全长 36. 8 kb,由 TAP1、TAP2 和 5 个 MHC I 拷贝基因( UAA-UEA) 组成。HBK-SPF 鸭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培育的无特定病原体种鸭,分为 B 和 Q 2 个品系,已封闭繁育了 7 个世代。本文在鸭 MHC I 区域筛选了 4个微卫星位点,通过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和聚合酶链式反应直接测序,发现 A 位点具有多态性,为( GT) n 的重复结构,第 6 代 HBK-B 和 HBK-Q 的31 个个体和第 7 代 的140 个个体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结果直接测序,在重复结构之前的 108bp 中,发现了 4 种纯合单倍型和 6 种杂合单倍型; B 位点未得到目的产物; C 位点位于 MHC I 拷贝基因UDA 和 UEA 之间,扩增结果与 UAA 和 UBA 之间序列高度同源,无法判断基因型; D 位点表现为单态,为( ATA) 15的固定重复结构。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鸭 MHC I 基因结构和建立家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培育MHC单倍型无特定病原体单倍型鸭。方法 以国家禽类实验动物种子中心培育并保存的无特定病原体(SPF)麻鸭为基础,根据位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核心区域的鸭抗原处理相关转运体分子(TAP)双拷贝基因(Tap1和Tap2)的多态性,分别利用Tap1基因组短串联重复序列(STR)、TAP2的肽结合区序列以及Tap2全基因组序列的基因型分型,连续选育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单倍型SPF鸭。结果 F0代和F1代鸭的STR结果完全一致;F2和F3代鸭的Tap1和Tap2基因组序列完全纯合。连续6个世代的Tap2基因组序列分析,B3群鸭有2个位点发生突变,B1、B2和B4遗传学稳定。结论 成功建立了4个MHC单倍体型SPF鸭群B1、B2、B3和B4,为深入开展鸭的免疫遗传学研究提供了实验动物支撑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