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化学   2篇
物理学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以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采用溶胶一凝胶一超声波法制备得到了纳米TiO2溶胶,在单面抛光的硅片上采用旋转涂膜法涂上TiO2溶胶,快速烘干,再经烧结得到TiO2薄膜,并利用XRD,XPS与AFM对其结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膜厚度大约可控在3-5nm,膜表面颗粒大小约20nM,膜的组成主要为锐钛矿型TiO2和少量有机碳化物。在制备TiO2薄膜时,发现膜层随着镀膜次数变化显示不同的颜色差异,并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以此现象入手研究不同颜色的TiO2薄膜在同一光催化条件下甲醛的降解分析,实验结果发现呈蓝色光的TiO2薄膜表现良好的光催化效果,其原因可能是蓝色光对光的吸收较好。  相似文献   
2.
苯作为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常见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在居住环境及工作场所中普遍存在并备受关注。活性炭纤维(ACF)由于其孔径分布特点及纤维表面特征,对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物具有吸附量大、吸附效率高的优点,有可能在吸附解析法测量空气中苯和苯的处理上具有比目前常用的颗粒活性炭(GAC)更好的应用前景,因此文中对两种吸附材料的吸附容量、对不同浓度苯的吸附效率、对苯的选择吸附性等各项吸附能力指标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3.
苯系物作为一类常见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对人体危害极大,因此研究并建立空气中苯系物的快速检测方法十分必要。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非常适用于快速的污染物定性定量检测,但用于检测空气中苯系物研究较少,有研究表明多种物质在萃取纤维上也存在吸附材料上常见的竞争吸附效应,从而导致常用的标准曲线法定量可能无法反映实际样品的组成。采用多组分苯系物标准气体分析萃取头的吸附情况,考察各种参数对SPME萃取头上存在的竞争吸附行为。  相似文献   
4.
硫酸雾既发生在直接生产或使用硫酸的车间,也来自以煤、石油或重油为原料的工厂排烟,其毒性十倍于二氧化硫,人体吸入后可引起上呼吸道受刺激症状,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时可致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危及生命[1,2],因此它是空气污染物监测的重要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5.
离子色谱法测定气态污染物中硫酸雾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硫酸雾在空气中存在的3种环境条件,分别为外排废气、工作场所、外环境空气。目前国标法只对外排废气中硫酸雾监测采用铬酸钡分光光度法作了规定,对工作场所、外环境空气中硫酸雾检测没有成熟分析方法。作为改进和完善,研究建立了不同环境条件下硫酸雾监测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
用离子色谱和热解吸-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炸药的爆炸产物.爆炸产物中的氰化物用0.1 mol·L-1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后,用离子色谱法检测,检出限(3S/N)为0.01 ug·L-1,回收率为92.6%,相关系数为0.999 8,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8%.爆炸产物的主成分和微量成分直接进样,用热解吸-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检测了联苯、1-甲基-(1H)-吡喏2-乙腈、5-氨基-3,4-二氢-(2H)-吡喏-2-乙腈、硝基苯、苯等有毒产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