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   5篇
物理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1.
以大豆苷元为原料合成了强水溶性异黄酮类化合物7,4′-二甲氧基异黄酮-3′-磺酸钠(1)和7,4′-二甲氧基异黄酮-3′-磺酸铜(2).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化合物1的分子组成为[Na(H2O)2](C17H13O4SO3),Na的配位数为6,且相邻钠离子以7,4′-二甲氧基异黄酮-3′-磺酸根氧原子桥连,与两个磺酸根的3个氧原子和1个S原子组成六元环,六元环通过Na-O配位键彼此稠合,在晶体结构中形成延伸的锯齿状聚合八面体配位钠离子链;这些钠离子链之间又通过配位水与配位水、磺酸根之间的氢键作用自组装成二维结构的超分子离子聚合物.化合物2的分子组成为[Cu(H2O)6](C17H13O4SO3)2·8H2O,Cu(Ⅱ)位于对称中心上.[Cu(H2O)6]2+,C17H13O4SO-3和H2O之间存在多种氢键;并且异黄酮环反平行排列存在π…π的堆积作用.氢键和π…π的堆积作用使化合物2自组装成三维结构的超分子.抗缺氧缺血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它们的抗缺氧缺血活性比大豆苷元的高.  相似文献   
2.
大豆苷元磺化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活性研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对大豆苷元进行结构修饰和改性,利用磺化反应合成出强水溶性异黄酮新化合物大豆苷元磺酸钠,采用IR,MS和单晶X射线衍射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和晶体结构测定,大豆苷元磺酸钠(C30H36Na2O23S2)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a=0.6948(14)nm,b=1.3277(3)nm,c=2.0401(4)nm,α=105.16(3)°,β=90.75(3)°,γ=92.73(3)°,V=1.8138(6)nm3,Z=2,μ=0.266mm-1,F(000)=908,大豆苷元磺酸钠的晶体结构中包含大豆苷元磺化物异构体4′,7-二羟基异黄酮-3′-磺酸钠和4′,7-二羟基异黄酮-5′-磺酸钠及9分子水,配位水氧原子与钠离子配位在晶体内部形成一维聚合钠离子直链,该钠离子链将两种大豆苷元磺酸钠异构体及分子水联结在一起,形成空间网状结构,对于大豆苷元磺酸钠晶体结构的形成和稳定起了重要的作用,生理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大豆苷元磺酸钠的抗缺氧缺血作用明显优于大豆苷元.  相似文献   
3.
窄线宽光纤激光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详细介绍采用光纤光栅获得窄线宽光纤激光器的各种技术,并讨论获得单模激光输出以及提高功率输出的方法。介绍了目前的最新进展,尤其是镱铒共掺磷酸盐玻璃DBR光纤激光所获得的最新数据,激光功率200mW,线宽1.75kHz。对光纤掺杂、光敏性以及光栅刻写等关键技术也进行了探讨。还重点介绍了作为应用之一的高功率激光系统前端种子源。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动态力学分析(DMA)方法在塑木复合材料研究中的应用现状,重点介绍了国内外运用动态力学方法分析塑木复合材料界面相容性的问题。使用各类改性剂改善塑木复合材料的界面相容性后,塑木复合材料的刚性增加,其储能模量比相容性差的复合材料要高。当用DMA的损耗角正切(tanδ)来分析塑木复合材料的界面相容性时,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对于填料纤维和塑料之间具有良好界面相容性的复合材料,由于强的界面粘结作用可以限制填料-基体界面链段的运动,往往使得tanδ的振幅值降低,而其对应的温度,即玻璃化转变温度(Tg)将移动到更高的温度,并且复合材料界面增强指数和弛豫过程的活化能越大,界面粘结强度越大。  相似文献   
5.
本着“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重创新”的本科人才培养理念和卓越教师的培养目标,结合陕西师范大学发展战略目标和“双一流”建设要求,作为一门面向全校师生开设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为了更好地达成“化学与社会进步”课程的目标任务,即“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适应学生个体发展需求为导向,培养和造就卓越教师和专门人才”,同时为了破解具有不同学科背景和化学基础的学生同堂听课的困局以期打造高效课堂,本课程采用的教学策略是不使用现成的范本教材,而是定位于“在科普基础上的主题讲座”,通过一系列的教学设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在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的教学中,通过组建任课教师、化学教师教育方向研究生、本科生这样一个多层次、一体化的学习共同体,按照"两主线三阶段"的教学模式,培养教学新手的实验教学管理能力。模仿校本教研的方式,促进共同体中的教学新手对科技哲学观念指导下的化学实验教学过程所需要的教学技能进行实践性体验,从而实现化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