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力学   4篇
物理学   1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蒸汽循环发电系统的主要特征是不断排放大量低品位热能。缺水矿口电力生产的限制性条件是电站冷却大量用水。直接空冷系统(GEA系统)不适应机组向大容量的发展,水循环间接空冷系统(Heller系统)其热效率较低。本文以1000MW电站为参考,研究间接空冷系统,旨在寻求一种节能省水、经济效益显著的电站空冷系统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2.
下面根据传热的机理将传热研究课题进行分类。当然,每种分类法都具有一定的任意性,并且有些是重复的。下面所提的各个项目都尽可能构成严格的研究课题。为便于查阅,大部分项目都注明应用分类的原编号(A,B,C,……)。这种按传热机理分类法可能给人们一种错觉,以为各种类型的传热方式都是独立存在的。事实上,在一个实际的传热问题里,往往有多种类型的传热过程同时存在。所以,希望读者不致在这方面产生误会。下面的排列次序先后并不表示课题的重要与否。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弯曲通道凸壁面单排孔30°喷射时气膜冷却流场的近场特性作了比较精细的测量,测量的数据包括壁面静压分布、速度矢分布及气膜冷却有效温比分布。测量表明,弯曲通道凸壁面上30°喷射时对流场的干扰,在孔近场区是显著的,在孔下游约一倍孔径的范围内,流向及侧向的压力变化均甚大;而在进一步下游,主流绕流射流所产生的结构复杂的“绕流区”也是明显的.由于壁面曲率的影响,射流贴附壁面的程度,在M<1.0时,要优于平壁;而当M>1.0时,由于射流的“穿透”作用,其附壁程度又劣于平壁.在X/D>10之后,射流产生的扰动已趋衰减,射流的侧向扩散使流场的三维特征逐渐消失,而接近于二维连续缝槽气膜冷却流场的规律.在本试验条件下,M=0.5左右,可以获得最佳的气膜冷却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以数千个实验数据为基础,定量地给出了在前后排孔流量不等时,在整个凹面和凸面上的气膜冷却有效温比分布的全貌,使人们清楚地看出在不同条件下不同曲面上的特征。为设计者提供了有实际价值的依据。同时还对射流中的二次流的现象与规律进行了探索性的分析,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 日本越後亮三提出了一个在通道中设置多孔介质薄层,将气流的流动焓传给多孔介质,再由多孔介质将此能量辐射回其上游的能量回收方法.值得注意的是,试验表明多孔层上游将形成一高温均匀温度场,而此温度场对许多高温工业应用是很有价值的.本文基于已有的分析,探讨了此高温温度场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参数,以期有助于该方法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b/a=0.5的椭圆形通道内非牛顿流体的强化传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非牛顿流体在小尺寸椭圆形通道内的层流受迫对流传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介质为1500Wppm的Carbopol-934中性水溶液。采用直接通电的方法对管壁四周等热流加热。结果表明,椭圆通道内,非牛顿流体Carbopol水溶液的换热强于牛顿流体水,约高出水50%左右,说明粘弹性流体在椭圆形通道内也产生二次流并能强化换热;与同种浓度的Carbopol水溶液在方形通道内的换热结果相比,椭圆通道内的换热高于方形通道。流体的压力降则不受粘弹性的影响,仍符合幂律流体的阻力系数关系式(f=16/Re*)。  相似文献   
7.
本文的目的是收集传热研究工作者对传热研究工作的展望和设想,以及传热学应用的途径。作者访问了许多活跃在传热学研究领域的学者,也访问了传热设备的设计人员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和他们中的一些人进行了书信联系。采访的初步结果写成报告。那时是1970年夏天,正好遇上第四届国际传热会议在法国凡尔赛开幕。这次国际会议期间专门召开了一次圆桌会议,讨论这份报告的初稿。会议上许多国家的传热专家发表   相似文献   
8.
通过实验观察,本文提出了关于喷雾气液两相悬浮体滞止对流换热的理论模型,并且采用奇异摄动法中的Van Dyke匹配法,解决了描述这个问题的边界层方程,得到包含多个参变量的关系式,与实验数据相比较,结果良好。研究所得的结果为工业实际应用提供了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应用传统的稳态实验方法,对如图1所示的流场的研究已取得一些成果,但还需要发展新的测试方法和手段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应用瞬态方法,在卢德维格风洞里对该流场进行传热实验研究,得到一些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Partially Parabolic”流动假设运用于有纵向曲率、有压力梯度、壁面有排孔喷射的弯曲通道内,孔附近气膜冷却流场。支配方程是部分抛物化的Navier-Stokes方程及滞止焓方程。湍流粘性系数由K-8双方程模型决定,而在边界层内层区则采用双层模型。在本文所建议的变步长准正交曲线坐标系下,用有限差分法对平坦通道及弯曲通道凸壁面一侧离散孔垂直喷射及斜向喷射气膜冷却有效温比作了计算。在吹风比较小的条件下,计算结果清楚地显示了三维气膜冷却的特征。与已有的典型实验结果比较,变化趋势是完全一致的。对于吹风比较大的情况,则必须求解完全的Navier-Stokes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