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物理学   10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通过重离子核反应与在束γ谱的实验技术, 对A=130缺中子核区的双奇核136La的高自旋态进行了研究, 所用核反应为130Te(11B,5n). 实验结果扩展了136La的能级纲图, 包括3个集体转动带, 最高自旋态达20h. 对于\uppi h_{11/2}\otimes \upnu h_{11/2}$~带, 观测到了旋称反转与集体回弯现象. 通过系统学比较, 对旋称反转特性进行了讨论. 由推转壳模型的计算指出, 此集体回弯是由一对中子的角动量顺排引起的. 另外两个集体带为具有~$\gamma\approx -60^\circ$~的扁椭形变带, 其可能的组态为: $\uppi h_{11/2}\otimes \upnu g_{7/2}h_{11/2}^2$~与~$\uppi g_{7/2}\otimes\upnu g_{7/2}^2 d_{5/2} h_{11/2}^2$.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重核252Cf自发裂变产生的瞬发γ谱的测量, 对丰中子核108Ru的能级结构进行了研究. 基带、单声子γ振动带和一个二准粒子带分别得到了确认和扩展, 同时识别了一个新的边带, 初步认定为二声子γ振动带. TRS模型计算表明108Ru核具有三轴形变,其形变参量为β2~0.29, γ=-22°. 推转壳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108Ru核基带回弯是由h11/2轨道的一对中子发生角动量的顺排所致. 对二准粒子带的组态特性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通过重离子核反应与在束γ谱的实验技术, 对A=130缺中子核区的134Ce,136La与122Cs核的高自旋态进行了研究, 实验结果扩展了134Ce,136La与122Cs的能级纲图. 由于在此区内质子与中子的形状驱动效应, 在这3个核中各自形成了具有显著特点的集体转动带: 134Ce$核的高自旋态结构中呈现出具有不同γ形变的形状共存特性;在136La中,扩展了πh11/2⊙νh11/2带, 对其特性进行了讨论, 并发现了两个γ≈-60°的扁椭形变带; 在122Cs$中发现可能是属于手征二重带的结构. 而对于在最近国外报道的134Ce$核中的磁转动带没有被我们的实验所证实.  相似文献   
4.
Levels in the neutron-rich ^112Ru nucleu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observing prompt gamma-rays from the spontaneous fission of ^252Cf with the Gammasphere detector array. The ground state band and the one-phonon γ-vibrational band have been confirmed and extended with spin up to 16h and 15h, respectively. The other two side bands, one proposed as two-phonon γ-vibrational band and the other proposed as two-quasiparticle band, have been observ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 total-Routhian-surface calculations show that rotational 112 Ru nucleus has triaxial deformation with parameters β2 - 0.27 and γ= -29°. The observed band crossing in the yrast band is due to the alignment of a pair of h11/2 neutrons according to the cranked shell model calculations. The possible configuration for the quasiparticle band has also been discussed.  相似文献   
5.
通过重离子核反应与在束γ谱的实验技术,对A=130缺中子核区122Cs与134Ce核的高自旋态进行了研究,所用核反应分别为107Ag(19F,1p3n)与122Sn(16O,4n).实验结果扩展了122Cs与134Ce的能级纲图.在122Cs中发现可能是属于手征二重带的结构,而在134Ce核的高自旋态结构中呈现出重要的具有不同γ形变的形状共存特性.Through heavy ion nuclear reaction and in-beam γ-ray spectroscopy technique, the high spin states of neutron-deficient~(122)Cs and~(134)Ce nuclei in A=130 region have been studied. The~(107)Ag(~(19)F, 1p3n) and~(122)Sn(~(16)O, 4n) reactions were used. The previous level schemes of~(122)Cs and~(134)Ce have been extended. Possible chiral doublet bands in~(122)Cs have been observed and a shape coexistence with different γ values in~(134)Ce are suggested.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H-13串列加速器上, 通过重离子核反应130Te(9Be,5n)与在束γ谱的实验技术, 对A=130缺中子核区的134Ba核的高自旋态进行了研究, 建立了134Ba核的新的能级纲图, 最高自旋态扩展到20h. 除验证了以前报道的大部分能级与跃迁外, 将基带的能级扩展到10+, 同时发现了基于10+同质异能态以上的众多的能级与跃迁. 对实验结果的系统学分析表明, 10+同质异能态为yrast陷阱, 起源于两中子组态, 可能具有γ≈-120°的长椭形状, 在其以上的能级表现出很强的单粒子性,具有复杂的结构. 基带中观测到明显的集体回弯现象, 推转壳模型的计算表明, 此集体回弯是由一对中子的顺排所致, TRS计算表明, 随着转动频率的增加, 核的形状发生明显的变化, 基带中在中子顺排后核具有γ≈-60°的扁椭形状.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重核2?52?Cf自发裂变产生的瞬发γ谱的高精度测量数据的分析,扩展了丰中子奇A核10?9,111Ru的高自旋态,对不同延迟符合矩阵的数据分析,得到了10?7,10?9,111,113Ru低激发态多个能级的寿命,发现10?9Ru核中的96?.4keV的能级为一寿命约为130?0ns的同质异能态.对10?9,111Ru转动带的转动惯量随转动频率变化的分析表明,在相邻偶偶核110?Ru中观测到的集体回弯现象确实起源于一对h11/?2?中子的角动量顺排.用粒子?转子模型对10?7,10?9,111,113Ru的集体带的部分能级及跃迁几率进行了计算,得到与实验较为满意的符合,指出在这几个核中的中子h11/?2?闯入带尼尔逊轨道的起源.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52Cf自发裂变产生的瞬发γ射线的多重符合测量,对丰中子核116,118,120Cd的高自旋态进行了研究.实验是利用美国罗仑兹伯克利实验室的超级γ球探测装置进行的.118Cd的晕带自旋扩展到18h,而116,120Cd的晕带扩展到16h.利用推转壳模型对带结构进行了计算,对这几个核晕带很陡的回弯现象做了讨论.在每个核中观测到了5和7能级,对其特性进行了讨论.在118Cd中还观测到一个基于7能级的准转动带  相似文献   
9.
通过重离子核反应与在束γ谱的实验技术, 对A=135核区近N=82满壳附近的奇A核137La与奇奇核138Pr的高自旋态结构进行了研究,所用核反应分别为130Te(11B,4n)与128Te(14N,4n). 实验结果扩展了这两个核的能级纲图. 在137La中, 新识别了4个集体转动带, 其中, 近晕带的转动带为弱的长椭形变, 而另一集体带为扁椭形变; 在138Pr中, 观测到6个集体带, 其晕带也为弱的长椭形变, 其余5个集体带(其中有两个为我们新识别的)均为为扁椭形变. 对这些集体带的结构特性, 如signature反转、组态起源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52Cf的自发裂变产生的瞬发γ谱的分析, 对丰中子核98Sr的集体转动带进行了研究. 扩展了建立在1838keV能级上的K=3的转动带. 新发现了一个建立在2535keV能级上的K=6的转动带. 通过分析, 这两个带的带头组态都是ν9/2[404]⊙ν3/2[411], 分别满足关系Ω= |Ω1-Ω2|和Ω= |Ω12|. 用延迟符合方法测量, 我们得到K=3和K=6的两个带的半衰期分别是13±3ns和4.5±1.0ns.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