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   2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对多种衍生于β-淀粉样蛋白的淀粉样短肽体系的自组装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这几种淀粉样短肽体系能够形成多种纳米结构,包括纳米管、纳米片、纳米球、和纳米纤维。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这些淀粉样短肽体系的自组装过程进行了实时跟踪,通过对多肽酰胺Ⅰ带和侧链红外吸收区域的精细分析并结合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微观形貌表征,深入探究了这些淀粉样短肽的自组装机制。  相似文献   
2.
用电沉积法得到的CdSe薄膜, 在450 ℃热处理后, 其光电转换效率达到5.9%。 表面光伏谱测定结果表明, 电沉积CdSe薄膜经热处理后, 其光伏效应显著提高。推算出其少子扩散长度Lp等于0.42 μm。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基于总体平均经验模态分解(EEMD)、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和BP神经网络的实用综合短期负荷预测方法,进行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首先运用EEMD方法将非平稳的负荷序列分解,然后根据分解后各分量的特点选用最佳的核函数,利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分别对各分量进行预测,最后对各分量预测结果采用BP神经网络重构得到最终的预测结果.对实测数据的分析表明基于该综合方法的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4.
采用聚酰胺酸/聚丙烯腈(PAA/PAN)为原材料制备共混前驱体,经热处理完成PAA的亚胺化和PAN的预氧化,再以一定的升温速率升温至1200℃,得到新型共混基碳纤维,采用SEM、Raman、XRD、EA等方法研究了不同的升温速率对PAA/PAN基碳纤维碳化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纤维表面沿纤维轴方向有少量的沟槽,这是湿法纺丝工艺造成的.1200℃的高温处理使碳元素富集,最终制得碳含量高于92%的碳纤维.随着碳化升温速率的增大,碳收率也在增大,最大碳收率达52.36%.碳纤维的石墨化程度和微晶尺寸随着碳化升温速率的提高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升温速率为8 K/min时,所得纤维的碳化结构最为理想,微晶堆叠厚度达到1.445 nm,g(A_G/A_D)值达到0.52,此条件下,纤维的碳元素含量也达到了94.13%,电阻率最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