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化学   2篇
力学   1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3 毫秒
1
1.
通过腐蚀失重和电化学试验,研究了不同铈含量的铸造高镍铬不锈钢在还原性酸中的耐蚀性能。测定了钝化膜的自活化时间,分析了钝化膜表层的结构、元素含量和分布及其氧化物的组态。结果表明,当钢中铈含量超过0.1%时,在钝化膜表层由于铈的富集,使耐蚀元素铬、钼含量减少,降低其稳定性,削弱钼对钝化膜的修补作用,增加膜表层活性点,从而破坏了钢的钝化,降低其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2.
用苯胺对3-叔丁基己二酸对映体进行柱前衍生后,在CHIRALCEL OD-H手性固定相上拆分,并通过二极管阵列紫外检测器和在线旋光检测器对其衍生物进行检测,首次建立了一种拆分3-叔丁基己二酸消旋体和测定3-叔丁基己二酸光学纯度的新方法。考察了流动相组成、柱温和流速对该对映体衍生物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3-叔丁基己二酸衍生物对映体在正己烷-异丙醇(体积比90∶1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0℃时,分离效果最佳。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分析在10 min内完成,分离因子和分离度均大于1.5。在质量浓度为2~160 mg/L范围内,(+)-3-叔丁基己二酸衍生物和(-)-3-叔丁基己二酸衍生物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2 116.4x1-3 541.3(r12=0.999 4)和y2=2 097.6x2-4 774.1(r22=0.999 1)。该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可用于3-叔丁基己二酸对映体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碳纳米锥力学特性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明林  林凡  陈越 《物理学报》2013,62(1):16102-016102
结合原子间短程作用势(Brenner势)和长程作用势(Lennard-Jones势),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各种锥角的碳纳米锥进行拉伸和压缩实验,获得其载荷-应变关系曲线、受拉/压载荷极限、应变极限和构形演变等力学特性,并与等量原子组成的碳纳米管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等量碳原子组成的碳纳米锥的受拉/压载荷极限随着锥角的增大先是增大后减小,受拉/压应变极限则随着锥角的增大而增大.与碳纳米锥相比,等量碳原子组成的碳纳米管的受拉/压载荷极限和应变极限显得既不突出也不逊色.在受压构形演化方面,与碳纳米管丰富的径向屈曲/扭转/侧向屈曲组合形变不同,112.88°和83.62°锥角的碳纳米锥受压沿轴向完美内陷,而60.0°和38.94°锥角的碳纳米锥受压发生侧向屈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中心腹膜透析(PD)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致病菌谱、耐药状况及合理的经验性用药情况。方法选取PD相关性腹膜炎患者74例(共发生109例次PD相关性腹膜炎),记录其透析流出液培养结果、初始治疗方案、疗效和转归。结果共分离出103株病原菌,G+菌69株(67.0%),G-菌27株(26.2%),真菌7株(6.8%),培养阴性21例次(18.1%)。G+菌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30株、29.1%);G-菌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13株,12.6%)。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唑啉耐药率为100.0%,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G+菌;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为20.0%。初始治疗方案含头孢唑啉和含万古霉素的疗效以及含左氧氟沙星/丁胺卡那霉素和头孢他啶的疗效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腹膜炎的致病菌谱仍以G+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唑啉耐药率达100%,不宜将头孢唑啉作为所有患者的经验性用药,头孢他啶、左旋氧氟沙星或丁胺卡那霉素均可作为初始用药。  相似文献   
5.
半球谐振陀螺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半球谐振陀螺的组成;用能量法建立了旋转轴对称壳体的动力学方程,研究了半球谐振频率;推导了半球谐振子四波腹振型的形成,同时分析半球谐振子环向振型的进动性,说明了不同的拾振原理。  相似文献   
6.
林凡 《中学数学》2024,(6):58-59
<正>1 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作为学科基础,是构建数学理论的根基,是数学思维的细胞,因而数学概念课教学至关重要.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重心,既然数学教学是学生获取数学素养的有效载体,那么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关注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以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然实际概念教学中,不少教师喊着“核心素养”的口号,却只是牵强附会地套用教学模式,概念教学流于表面,效果欠佳.如何打破这种流于表面的现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