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物理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莫桑比克摩根石的谱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摩根石凭借它独特的色彩悄然兴起。采用常规仪器测试、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LA-ICP-MS)、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红外光谱(IR)和拉曼光谱(Raman),对产自莫桑比克的摩根石基本性质、化学成分特征、谱学性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紫外-可见光谱获得样品主波长、饱和度、明度等相关颜色参数;成分测试显示样品摩根石中Li,Rb,Cs,Mn等含量较高,计算所得到的晶体化学式为Be3.2090Al2.0757Li0.425Si5.664O18(Na0.1420Cs0.1316);红外光谱显示,摩根石的结构振动区主要在指纹区400~1 200 cm-1,其中900~1 200 cm-1为Si—O—Si环的振动区,550~900 cm-1为Be—O振动区,而450~530 cm-1为Al—O振动区。由于摩根石中的Cs元素的含量较高,而Cs为原子序数较高的元素,其存在可能令Si—O—Si环振动谱峰向低频位移。拉曼光谱显示1 065 cm-1为Si—O非桥氧伸缩面内振动,1 000 cm-1左右为Be—O的非桥氧伸缩面外振动,685 cm-1为Si—O—Si的变形面内振动,400 cm-1为O—Be—O的面外弯曲振动,在390 cm-1处为Al—O的面外变形振动,在320 cm-1处为Al—O的面外弯曲振动。  相似文献   
2.
由于市场上出现猛犸牙饰品并且与现代大象象牙饰品极为相似,本文通过宝石常规测试、红外光谱、X粉晶衍射等研究手段,分析了猛犸牙的谱学特征并与象牙进行了比较。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点包括:两种牙在折射率和比重方面非常接近,猛犸牙折射率在1.52~1.53, 大象象牙折射率在1.54~1.55, 猛犸牙比重平均值为1.77, 大象象牙比重平均值为1.72; 采用Schreger 纹夹角来区分猛犸牙和大象象牙时要注意: 因为二者除了在各自牙体外层夹角不同外(本次猛犸牙样品“Schreger”纹理的夹角100°, 而大象象牙夹角115°), 在牙体中层和内层的夹角它们二者大小是相似的以至于无法区分, 另外通常亚洲象牙外层“Schreger”纹理的夹角小于120°,而非洲象牙则大于120°(这个区别可以用来鉴定亚洲和非洲象牙);通过红外光谱显示:与水分子有关的3 319,1 642,1 557 cm-1吸收峰在象牙中较明显,而猛犸牙中则较微弱;与胶原蛋白有关的吸收峰2 927和2 855 cm-1在象牙中表现得较为明显,而在猛犸牙中极其微弱,结果表明,经过长时间的埋藏,猛犸牙牙质中的胶原蛋白、结晶水已严重损失;X射线粉晶衍射结果表明猛犸牙的衍射峰比象牙的分裂更为明显、峰变尖锐,说明虽经几千年地下埋藏,猛犸牙中羟基磷灰石晶体结晶度有所提高。由此表明,猛犸牙经过埋藏后其有机物流失的同时无机物结晶程度提高,是鉴别两种牙类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