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物理学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1.
本文用几种曾被用来解释EMC效应的模型讨论了在不同原子核上μ生J/ψ过程截面的比值, 以求考察束缚核子中胶子分布函数的变化. 通过与EMC组的有关实验数据对比, 发现不能用这些模型对x很小时的数据作出满意的解释. 就此作了一些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了EMC效应在高能h-A碰撞的D-Y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EMC效应显示出的深度非弹结构函数的重标度公式, 用Owens等人的夸克分布函数计算了h-A的D-Y过程中可与实验比较的各种微分截面, 发现EMC效应在这种过程中的作用很小. 考虑到深度非弹中x<0.25时EMC组和SLAC组数据的不协调因素后, 上面的结果有较大的改变, 但仍然不能对此过程中实验显示出的截面对原子核的依赖关系作出满意的解释. 与此有关我们提出了在某些EMC效应有显著影响的运动学区间重新测量h-A的D-Y过程随核变化的实验建议.  相似文献   
3.
假定核子是部分子(夸克、胶子)组成的热力学系统,讨论了它的温度和化学势等热力学量,导出了核子中部分子的分数动量x分布与相应的统计分布间的关系式.通过将核子中胶子与黑体中光子的类比,计算了核子的有效温度.假定u、d夸克的化学势相同并取合理值,再利用重标度方案定出核内核子温度的改变后,统计模型很好地解释了EMC效应.认为胶子有小而负的化学势后,统计模型也较好地解释了虚光生J/ψ过程中束缚核子的与自由核子的胶子分布比值在小x处"过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