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5篇
综合类   1篇
物理学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
以大亚湾核电站附近海域为研究区,基于HJ-1B卫星热红外遥感数据IRS4,对核电站温排水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识别与验证。首先利用时空插值后的NCEP大气廓线数据,结合近地面气象观测信息对IRS4数据进行大气订正;其次查找表数据建立IRS4宽通道辐亮度与辐射温度转换公式,完成研究区海表温度反演。利用温盐深测量仪,与卫星同步采集了84个离散点的水温,经空间插值获得地面调查海水“体温度”(bulk temperature, BT)的分布,并与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反演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调查区平均BT比平均SST高0.47 ℃。在远离热排放口区域,SST高于BT,两者差异在1.0 ℃以内;在靠近热排放口区域,SST低于BT,并且越接近排放口两者之间差距越大。遥感与地面调查两种手段获得的温升分布基本一致,总温升区域面积相近。遥感手段获得的温升等级较少(小于4级),地面调查获得温升等级较多(大于5级);后者高温升等级(2级以上)区域面积较大,但对于1级温升区面积而言,两种手段差异较小。上午10时左右海表BT与SST差异较小,“肤-体”温差效应可以忽略,在IRS4业务化SST应用中,这一时段的卫星遥感可以作为核电站温排水分布监测的常规手段。  相似文献   
2.
提出一种基于辐射场窄带测试的空间放电辐射信号探测系统,系统主要由8路定向性天线阵、高增益接收前端以及数据处理单元构成。基于该探测系统建立了空间平面4元阵列定位模型,研究了空间放电辐射源位置快速搜索算法,并对定位精度进行了试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对1km以内的空间放电辐射源进行探测,阵元尺寸为10m的空间平面4元阵列的距离定位误差小于2.5%。该探测定位系统可以用于复杂电磁环境下空间放电源位置的确定。  相似文献   
3.
针对内陆湖泊水环境遥感监测缺乏合适数据源这一问题,基于水体生物光学模型与传统图像融合算法,开发了一种适用于复杂内陆二类水体的生物光学融合(BOF)算法,用于融合多光谱数据和高光谱数据。利用Hyperion数据生成模拟数据集进行算法验证,并将实验结果与小波变换算法、Gram-Schmidt变换算法和色彩标准化算法分别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从视觉效果来看,BOF算法较好地融合了高光谱数据的色彩信息和多光谱数据的空间细节信息;从图像精度指标来看,BOF算法不仅在多种分辨率差异下都得到最好的精度,且精度对分辨率差异不敏感;在叶绿素a浓度估算实验中,BOF算法也得到了最优的效果,均方根误差(RMSE)为9.817,其他三种算法的RMSE分别为18.841、15.913和15.655。新算法有较强的应用潜力,有望为内陆二类水体遥感监测提供更合适的数据源。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遥感平台和传感器的发展,已经实现了对地球表面大部分区域的连续重复遥感观测,积累了海量的多源、多尺度、多分辨率遥感数据。这些数据详细记录了地表上各种地物的变化过程,使得基于遥感影像的中长期变化检测等全球变化研究成为可能,并极大地推动了遥感影像处理方法和应用的研究。但是,尽管许多学者已经开展了大量相关的研究工作,目前基于多时相遥感影像的变化检测仍然面临许多挑战,还没有形成相对完整、成熟的理论体系,对相关研究进展的系统性总结工作仍然相对缺乏。回顾了多时相遥感变化检测方法的发展现状,并根据输入数据类型和数量的不同将这些方法分成单时相分类比较法、双时相比较法和时序分析法三类,对其进展情况和特点分别进行总结分析,然后就多时相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方法研究中现存的问题加以分析,并尝试探讨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为了实现复杂电磁环境下电晕放电辐射信号的探测,从信号特征入手,通过对电晕电流的计算和模拟实验,揭示了电晕放电的时、频域特征。在分析自然环境下噪声频率分布规律的基础上,设计了窄频段探测技术,通过设计特定频段的定向天线、增加高频宽带低噪声放大器、应用数字处理终端等方式,搭建了高灵敏度的微弱信号探测系统,成功探测到自然环境中600m外的电晕放电辐射信号。实验结果充分证明了电晕放电辐射信号的远距离探测的可行性,为电晕放电目标探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6.
ZnO is introduced as an alternative to TiO2 in dye sensitized solar cells (DSSCs) due to its band gap similar to TiO2, higher electron mobility, and flexible procedures of preparations. Several samples of ZnO films are prepared with the hydrothermal synthesis method and the sol-gel technique, respectively. These ZnO films were assembled as photoanodes in DSSCs using N3 dye as the sensitizer. The ZnO-based cells prepared by the hydrothermal synthesis show typical current source characteristics, whose fill factor (FF) is 0.44 and photo-to-electric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 is 0.34%. On the other hand, all the samples prepared with the sol-gel technique show accompanied source characteristics with relatively higher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ies (1%) but a lower FF (0.26).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 measurements indicate that the sol-gel samples have small particles sizes. Therefore, sol-gel samples could adsorb more dye molecules to generate high conversion efficiencies. At the same time, more grain boundaries make it more possible for injected electrons to recombine with the oxidized electrolyte. Hydrothermal samples have bigger grains, so they show poor conversion efficiency and relatively high FF.  相似文献   
7.
从软件统计测试的思想出发,提出了窗口导航网(WNN)模型,并通过WNN选择关键测试路径,以降低GUI软件的测试代价.提出了多种窗口和输入粒度,从不同层次上描述GUI软件,并在一定粒度上构建WNN模型.模型中的顶点对应GUI中的窗口,弧对应窗口之间的转移,各弧关联一个[0,1]区间的实数,描述转移发生的概率.使用该方法可以从用户角度建模GUI软件,建模过程简单直观,且不存在状态爆炸问题.实例分析表明,通过WNN模型能有效地获取关键测试路径.  相似文献   
8.
朱利  刘尚合  郑会志  魏明  胡小锋  索罗金&#  安德烈 《物理学报》2013,62(22):225201-225201
以研究航空发动机喷流起电的机理以及喷流起电对飞行器整体带电特性的影响为目的, 对起电机理进行了建模和实验验证. 首先以流体运动方程为基础, 建立了航空发动机带电粒子浓度的动态仿真模型, 仿真得到发动机燃烧过程中的各类粒子浓度变化情况. 其次, 设计了用于发动机喷流起电探测的静电感应传感器, 对装配涡扇发动机的某型飞行器进行了地面试验测试, 得到了发动机启动、稳定运行、加速、减速、停止等状态的动态电位. 仿真及实验结果详细地描述了发动机喷流起电的机理, 以及喷流起电会使飞行器带负电的结论, 为进一步分析飞行器飞行过程中整体带电特性提供了指导.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喷流起电 传感器  相似文献   
9.
通过控制加热温度,采用物理气相沉积(PVD)技术制备了新型有机非线性光学材料L-苹果酸脲(ULMA)的晶体薄膜,该薄膜保持了晶体良好的非线性光学性质. FTIR和XRD测试表明薄膜与ULMA晶体具有相同的组成与晶体结构. 热分析显示ULMA具有确定的熔点,是一种具有良好热稳定性的有机晶体,其蒸发温度低于底物尿素和L-苹果酸的分解温度. 在真空条件下,ULMA的分解温度与蒸发温度之差将加大,从而说明PVD法制备ULMA晶体薄膜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只要将加热温度控制在蒸发温度与分解温度之间,就可以制得ULMA晶体薄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