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物理学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了了解水稻中硅的亚显微结构及其紫外吸收特性,根据强酸不会腐蚀SiO2玻璃的事实,选择湿消化方法分离水稻中的硅体。以浓硫酸和硝酸混合液分别处理水稻叶片和稻壳,经多级沉降分离出其中的硅体。X射线光电子能谱结果表明硅体距离表面10 nm以内碳相对质量为35.05%,远高于硅体表面(5.88%),说明硅质壁能够阻止强酸进入硅体内部,避免硅体内氧化,保持硅体结构完整和相对独立的理化性质。电镜显示硅体SiO2结构致密,由1~2 nm的SiO2凝胶粒子粘聚而成,纳米颗粒相互融合组成排列方向一致的纳米棒,内部还有微米尺度(≤1μm)和纳米尺度(≤1~2 nm)的隙孔。颖壳硅体最大吸收位于285 nm;叶片纳米硅对紫外辐射的吸收极其有限,表明水稻颖壳和叶片硅体对紫外辐射具有不同的抵抗机制。  相似文献   
2.
茶树叶与根表面的XPS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茶树叶与根的表面化学组成与结构。结果表明,茶树表面主要由C, O, N和Al等四种元素组成,在茶树叶远轴面还有少量的P和F。通过查阅标准图谱数据库、参照木材表面XPS分析结果,对茶树表面测得的C1s结合能采用曲线拟合与分峰,得到三种形态:结合能为285 eV的是C1,来自C—C或C—H,代表角质、蜡质等脂类化合物;C2的结合能在286.35 eV(近轴面)和286.61 eV(远轴面),是能够与氧形成单键的C—O,主要源于表面的纤维素;C3的结合能为288.04 eV(近轴面)和288.09 eV(远轴面),为CO基团标志,综合N(1s)的结合能(399~401 eV)和O(1s)的分峰情况,为蛋白质的酰基标志。茶树根表面除含有与叶表面相同的C1(结合能285 eV)、C2(结合能286.49 eV)和C3(结合能288.78 eV)所代表的角质、蜡质、纤维素和蛋白质之外,还出现了结合能为283.32 eV的C5。由于其结合能低于C1,推测为茶树根表面的有机金属形态。茶树叶和根表面没有木材表面具有的羧基C4,说明根系分泌的有机酸游离存在于根表面。对茶树表面O(1s)图谱的拟合结果与C(1s)结果相吻合。计算不同C和O形态所占的比例得知,茶树叶面远轴面含氧基团多于近轴面,呈较高的氧化状态,因此远轴面化学性质较活泼;与叶相比,茶树根的角质和蜡质含量显著降低,含氧基团相对增多,因此化学性质较活泼,适于水分子和其他溶质分子通过。由于蛋白质含量为根表面>远轴面>近轴面,表明根表面的湿润度高于叶表面,而远轴面湿润度高于近轴面。存在于茶树表面Al的结合能均大于单质铝72.7 eV,在73.50 eV以上,为Al2O3形态,这将增大茶树表面的吸附作用。由于根表面Al2O3含量高于叶面,显示根具有更强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