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物理学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重提玻密子     
 当粒子在世界的原子打碎器中心彼此相撞破裂出现一些奇异事例时,物理学家也引出一些同等奇异的解释。取所谓“软碰撞”的情况为例,两个快速质子相撞,彼此擦边而过,其中一粒子破裂为粒子喷注,而另一质子实际上未受损伤。在直觉上对顶碰撞较易了解如何被打破,但在交换中擦边而过撕碎如何产生令人遗憾的粒子散失?1961年物理学家提出一决定性非传统的回答:存在一种力的携带粒子称为玻密子(Pomeron),它冲击另一粒子而且将它震裂。  相似文献   
2.
张多文 《物理》1992,21(8):509-511
自由中子的电荷是由中子束通过电场测出的.实验测得电荷上限为10-20e,电偶极矩小于 6 ×10-25e·cm.然而,人们用高能电子散射测出中子有电流环,用低能中子对束缚无自旋原子的电子散射测出中子有微小电荷分离[1].从高能电子散射中子的数据分析得出中子的电荷结构:中心是一个半径为 0.2 fm带正电荷0.35。的核,0.8fm内带负电荷0.5e,在1.4fm内带有正电荷 0.15e(通常把 0.8fm和 1.4fm内的电荷分别称作矢量云和张量云)[2].夸克模型提出:中子是由带电的ddu夸克组成;中子的核心为夸克,其外层为π介子及其他介子.中子有电荷分布和每层带有不同的电荷…  相似文献   
3.
基本粒子的电荷为一恒值,这是物理学中一个很基本的假定.我们化多年的业余时间调查研究了有关基本粒子电荷的实验依据,着重的分析了有关测定原子核荷的实验资料,得出核荷以一定规律偏离原子序数,从而推出基本粒子的电荷可能随粒子所处的状态(或能量)而变化.最近在整理本文时看到国外 Leiby等有类似的想法,提出电荷与能量互为转换.下面将我们工作的主要结果提出来供同志们讨论. 一、对核荷的传统看法 及其实验依据 核荷就是指原子核所带的电荷.卢瑟福(Rntherford)1911年首先用a粒子散射原子发现原子有核存在,原子核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